健康“专列”加速驰骋

——写在商州区人民医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之际

陕西科技报



  院领导班子描绘发展蓝图。
  医院门诊大楼。
  温馨的环境。



  本报记者 张宏
  五月的商州,水碧天蓝,林密树茂,花草溢香。
  第106届世界护士节前夕,商州区人民医院12名不同岗位的年轻人登上演讲台:“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我们有尊严地工作,享有患者的尊重,永远是快乐的!”;“人人都做正确的事,人人都把正确的事做完美!”……在掌声雷动的现场,他们以朴实的语言,真切的感受,生动的故事,对医院如何提高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作了精确解读。
  医者仁心,医乃仁术;救死扶伤,尽显博爱。商州区人民医院医德医术的正能量在无限放大。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出台,制定标准,划设红线;医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春风,让商州区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内心创业的激情又一次萌动!
  建设舒馨医院、患者满意、员工幸福的公立医院发展蓝图,早在几年前已经绘就,前瞻性的构想与实践,在《办法》出台后,意义更加深远,民生福祉更加实际。
  运筹帷幄,砥砺前行;高点起跳,追赶超越。
  厚积薄发的时刻到了!在实现“三大目标”、落实《办法》进程中,商州区人民医院犹如一辆健康“专列”,加速驰骋在医疗卫生的轨道上。
  硬件有基础
  创建优良就医大环境
  “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就要让患者对诊断放心,用药省心,住院舒心,同时要让医务工作者享有获得感,这是实现‘舒馨医院’的前提和基础。”院长陈安记制定的三大奋斗目标,想到,说到,做到。
  目标制定之初,让几百号职工怀疑,能实现吗?一些职工颇有微词,甚至有不同声音:纸上谈兵,天方夜谭。
  事实证明,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只是看有没有干成事的决心。
  这是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30年前,医院只有三层砖混结构的小楼,设备陈旧,科室混杂,脏乱拥挤,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其就医环境难以启齿;13年前,为了健全科室,解决职工生存问题,建起六层门诊综合大楼,虽然诊疗仪器满足就医条件,但医技人才青黄不接,断茬现象严重,尤其是住院病床成为紧缺资源;5年前,在拉动内需的背景下,着眼于长期发展,医院在设备精良,人才济济,科室齐全,服务优质的基础上,投资5000余万元,12层15000平方米住院大楼拔地而起,一个综合功能齐全的二甲级医院,把决策者的成就与梦想变成现实。
  踏平坎坷成大道。披荆斩刺一路走来,今天的成就令人欣慰:集医、防、教、研、康复于一体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现开放床位500张,在岗职工5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1人,中级以上职称143人,大专以上学历388人;开设科室41个,其中职能科室17个,临床医技科室24个;拥有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60余台(件)。
  谋发展、搞建设的心血没有白费,荣誉和奖牌备受社会关注: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批准为爱婴医院、卫生厅授予全国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全省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医院管理年活动“单项成绩显著单位”……
  旧貌换新颜,非同寻常的环境令人耳目一新。门诊、住院大楼依次坐落,玻璃幕墙熠熠生辉;绿化设计独具匠心,树木高低层次有别;露洒枝叶格外娇嫩,暗吐清香生机勃勃;休闲通道藤枝绕顶,石凳乘凉悠然自得。
  人性化病房,宾馆式服务实现深度融合。病房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室内有电视、中央空调、卫生间、消毒器等设施,活动病床铺上洁白的绵柔被褥,床头装置有呼叫器,护士随呼随到。长长的走廊一尘不染,生活、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定时回收……
  硬件有基础,提升软实力,改革的推力持续发酵,医疗质量安全保障更加可靠,医院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劲。目前,医院年门诊人次达13余万人,出院患者1.7万余人次,业务收入1.17亿元,总收入1.4亿元,固定资产1.1亿元。
  健康有保障
  严把医疗质量安全关
  医疗安全,成为一个共性话题,牵动着医务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每一根神经。
  如何保障医疗质量?从业30多年的质控室主任闫侃印语重心长:“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执行,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常态化抓落实,自上而下传导压力,《办法》在这里落地生根。医院与各科室主任签订责任合同,每月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考核,结果纳入奖惩兑现。
  制度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持续优化,传递出筑牢医疗质量安全防范体系的信号:
  行风监管下硬茬——
  在下发《医德医风建设安排意见》《医德医风考评实施方案》《医德医风管理制度》的同时,转发商洛市卫计局《关于加强重点领域行风监管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国家卫计委行风建设“九不准”,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发放的问卷调查中,群众满意率高达98%。
  转变作风提效能——
  全院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转发《商州区机关事业单位科级以下人员管理办法》,制定医院行政人员考勤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实行上下班人脸识别考勤,并每月由主管领导从职责履行、工作执行、劳动纪律、品质素养等方面对职能科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当月兑现。
  严处医生乱开药——
  为了预防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现象发生,多次召开院周会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抓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严格监管,从重处罚,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规范诊疗行为,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负担。
  规范行为保质量——
  印发并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医疗核心制度手册》《住院医嘱书写及执行规范》《出入院病历质量管理规定》等,依据“核心制度”、‘六个三’管理准则、“五条自问自责”的落实、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等十个方面严格量化考核,结果当月纳入科室绩效工资分配,确保环节质量。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办法》,内强“真功”,外塑形象,质量安全与患者满意相得益彰。
  这里创造过奇迹!这里因奇迹而彰显医生价值,因奇迹而充满医疗自信。
  2016年9月一个下午,商洛学院一56岁教师突发胸痛来院就诊,大内科主任刘晓红接电第一时间赶往心电图室查看患者病历,结合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心梗后,她迅疾跑到药房借来溶栓药物,调集全科医护人员投入抢救,半小时后患者突然出现反复室速、室颤,一度出现昏迷,心跳骤停,他们立即启用心肺复苏术,反复电除颤20余次,经过3个多小时全力以赴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这里先进诊疗技术不一而足:外科内窥镜微创手术,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关节植换手术……
  技术进步、质量提升,普惠的是患者。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脱残率达到100%,近千人重回光明,手术尖端让患者家属赞叹不已!
  三岔河镇七星村刘大爷十几年来,先后三次住进商州区人民医院感受相同:“这里看病不贵,医疗技术过硬,医生护士跟自己的儿女一样体贴!”
  创业有平台
  快乐工作争先比贡献
  医院是温馨的家,医院更是自信的舞台。
  在医院这个大家庭,所有职工工作有激情,有信心,他们的才华有多大,医院的舞台就有多大。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医务人员都有同感,这里是一个富有“温度”的创业环境,人人都在快乐中成长、进步、奉献。
  这里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只要想进步,人人都享有求职深造的获得感。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医院采取“内部培养,床头教学,讲课交流,外出深造,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从生活上关心、待遇上倾斜、荣誉上优先等激励措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全院医护人员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人才梯队基本形成,一代名医层出不穷。
  登高望远,战略目光。既“走出去”取经,也“请进来”解惑,补齐专业领域“短板”,发挥医疗技术“木桶效应”,正是商州区人民医院牵手齐步走的发展思路。坚持开展专家讲座、业务培训、床头教学、文明礼仪、管理研讨等活动,把医院推向健康、良性、高效的发展轨道。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医院先进的文化内涵,其核心是“人人都做正确的事,人人都把正确的事做完美”。文化启迪思想,在收入分配机制的催生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勤奋敬业,热情服务,幸福快乐。
  “你把笑脸给患者,却把愁脸带回家!”刘晓红丈夫的一句话,让她倍感当医生的荣誉与自豪。她说:“30年前入院工作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幸福。”
  同科室郭亦杨四年前被医院从医学院招录,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放弃了西安工作的机会,只有一个理由:这里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幸福写在患者满意的笑脸上,同时也折射在医护人员的表情里。新生儿科护士长寇晓英夜以继日地穿梭于病房,用温情呵护襁褓中的婴儿,用关爱抚平产妇的伤口。“每天迎接新生命,收获的是成就,感受的是幸福!”这是她的肺腑之言。
  医院是患者之家,环境温馨舒适,就医安全放心;医院也是职工圆梦的平台,既能冲刺飞奔,又能返程回归。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在公立医院露出冰山一角,“服务品牌化、行为法制化、管理精准化”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双提高”蓄势待发。
  历史的车轮在转动,发展辉煌定格在今天!
  加速!再加速!明天,我们对商州区人民医院依然充满期许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