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磊,让科技创新成果焕发产业之“光”

陕西科技报
  5月27日,以“创新争先追赶超越”为主题的陕西省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创新争先事迹报告会在西安隆重举行。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青年科学家米磊,作为全省创新争先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向大会报告了自己的科研报国情怀,通过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科技成果如何焕发产业之“光”。
  好爸爸研发“扎针神器”
  米磊讲述,五年前的他,还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科研人员,所在的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是一家国立科研院所,每天的工作固定而平常。2012年的一天,他的女儿生病住院要打点滴,因为血管太细护士连续4次扎针失败,这让米磊心疼不已,但给了他创新的灵感:能不能发明一台设备来解决扎针难的问题?经过仔细调研后,他发现了此在市场是空白,并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他找到合伙人一起研发血管显像仪,被誉为护士们的“扎针神器”。
  产品一经问世,就获得众多医疗机构的好评,得到市场的追捧,不但能有效避免孩子扎针疼,还可帮助老人、肥胖人群以及更多人的扎针难题。2011年这个仪器还与中国医疗队出征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奥地利国家电视台为此专门报道了仪器在静脉血管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打造“中科创星”孵化器
  血管成像仪的成功,颇让米磊意外和惊喜,他也陷入了沉思,如何将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可这项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带着疑问,他去了世界上最创新的地方——美国硅谷。回国后,他立足光机所的科研平台,发起成立“中科创星”团队,开始建立科技孵化器。他们成立了创业CEO特训班,围绕科技创业,构建起一系列的科技创业生态体系,源源不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生产力。
  短短几年,团队利用光机所的研究优势,围绕“光电产业”和“军民融合”两大投资重点,采取“小规模起步,边募边投”原则,目前已经孵化出硬科技企业150家,截止到2017年4月底,旗下“西科天使”基金已完成投资项目130余个,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5亿元。很多公司做出来的产品,已经成为国内第一,甚至有的成为世界第一。他们做出了全球第一款13.3寸的E-ink电子墨水显示屏。这个显示器可以解决我们日常因为看电脑屏幕,看手机屏幕、刷微信、刷微博造成的青光眼、干眼症,还有眼睛疼痛等问题,该产品受到欧美、日本等国媒体纷纷报道。
  第一个提出“硬科技”理念
  米磊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硬科技”理念的科学家。什么是“硬科技”?米磊这样阐释: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不是比特经济,是原子经济;不是虚拟世界,是物理世界,是具备长期研发投入积累的高科技,是具有极高门槛、难以被山寨和模仿的,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在米磊眼里,科研院所拥有“硬科技”研究的最佳土壤,同样也拥有着最多的“硬科技”研究成果。今年1月25日,中科创星产业化团队与长征五号、天宫二号团队共同获得央视《科技盛典》“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科技创新团队”大奖,成为全国首支科研模式创新获奖团队,也是陕西首个获此殊荣的团队。
  米磊认为,科技创业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的主旋律,未来三十年就是科技创业的黄金时代。科技人员必须要站出来,去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才能最终帮助社会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