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氧气你见过吗?

陕西科技报

  对于氧气,我想大家肯定会回答道:无色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正常条件下,氧气确实是无色气体,但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或者冰岛等地,我们能看见自然发光的氧气——著名的北极光。
  极光的色彩之谜曾让物理学家陷入疯狂——没人知道究竟是什么物质发出这种美丽的绿光。其实都源自普通的氧,一点儿都不神秘。氧气究竟是如何发出绿光的?
  氧气是氧原子的主要存在方式。氧原子有8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远动轨迹并非无迹可寻,事实上它们沿着一些特定的轨道运行。不同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这些能量值即为能级。轨道离原子核越近,能级越低。
  在正常状态下,氧原子处于最低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行(此时的状态称为基态)。但当大气顶层的氧原子与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碰撞时,内层电子能从中获取能量,跃迁至能级更高的轨道。这种状态叫做激发态,是极不稳定的,电子很容易回到近核轨道上,并将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
  处在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释放能量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可分为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两种类型。顾名思义,辐射跃迁就是指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被释放。反之,无辐射跃迁则不会发出光子,激发的分子或原子通过碰撞等形式,将获得的能量传递给其他分子或原子。
  在10万~15万米的高空,空气稀薄,被激发的电子在回到近核轨道之前,可以逗留在一个亚稳定状态(第一激发态),并释放出波长557.7纳米的绿光。
  在15万~25万米高空,如果电子吸收的能量只够它跃迁至第一激发态,那么氧原子在回到近核轨道的时候会发出波长630纳米的红光。不过因为能发出红光的物质比较多,比如氮气受激发也会发出暗红光,所以氧气的红光不如绿光受关注。
  在地表附近,空气密度较大,各种粒子间的距离较小,激发的氧原子很快就会撞击到其他分子或原子,以至于额外的能量来不及作为光波发射出去,就在碰撞中直接消耗掉了。这就是我们呼吸的氧气虽然也被太阳的高能射线辐射,却依旧无色的原因。

(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