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铜钱关镇双河村,土山蜂在花丛酝酿着它们“甜蜜的事业”。小小的土山蜂演绎出一项扶贫大产业。
说起双河村土蜂蜜产业的发展历程,村党支部书记王齐新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始时,我们也迷茫。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土蜂蜜,挖掘‘甜蜜财富’,使贫困群众走上小康路”。
“双河村蜜源丰富,村民们生产土蜂蜜历史悠久,土蜂蜜具有‘百草药’之称,药食兼用。过去群众只是星星点点养蜂,不成气候,这两年通过镇村的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都在发展土蜂蜜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村主任刘和文介绍道。
想把土蜂蜜产业做大做强,成立农业产业合作社是最佳选择。在镇联村领导、驻村工作组组长的帮助和推动下“绿佳然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现有社员26户83人,大部分是贫困户。目前共养土蜂320多桶,当年可生产土蜂蜜6000斤左右,可实现收入30万元。
合作社还将对社员的土蜂蜜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无疑会更为紧俏。村党支部书记王齐新胸有成竹:一方面,加快“建”的进程。村上将帮助合作社尽快解决好厂房建设及产品包装、储存等问题,促进规范化生产;另一方面,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引导和动员更多的农户从事土山蜂生产并加入到合作社当中,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同时,严格搞好“质”的巩固提高。确保土蜂蜜“原汁原味”,得到消费者持久的认可并不断获得新的市场空间。
双河村发展土蜂蜜走出特色产业扶贫之路,凝聚着辛勤和智慧,带给人们甘甜和脱贫致富的喜悦,值得长久回味。
(本报记者 麻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