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科技资讯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05版:专版
第06版:农业·农村
第07版:汇玩科学
第08版:专题报道
标题导航
|
扫一扫
150个项目角逐2017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西安国际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技术论坛召开
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名单出炉
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长春召开
给学术活动报道提个醒
今日导读
版面概览
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27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学术活动报道提个醒
文章字数:623
陕西省细胞生物学会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期间,科技工作者们交流热烈,专业术语频出,现场参与活动的听众和一些记者朋友们却都颇感头疼,会议资料有论文汇编集,还有些英文资料艰涩难懂。学术会议报道难,大概不外乎就是这种情况吧!其实,这折射出一个问题,究竟学术交流活动该不该报道?该如何报道?
学术活动一般有两个目的,专业探讨和科学普及。专业探讨类的三五学者进行深入的智力“碰撞”,相互激发协作研究,这种科技工作者发挥智力集团效应的学术活动,一般组织单位并没有宣传需求,报道较少。科学普及类的学术交流活动才是媒体报道的重点,这类报道能够传播科技知识,让公众了解科技发展成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科普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普类学术交流活动报道必须建立在尊重事实、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既要把会议报道好,也要把科技内容报道好。换句话说,如果仅仅报道活动或会议情况,就没有了报道的灵魂;如果仅仅报道科技内容,就缺少一定的形式。组织活动者需提前明确宣传目的,精心策划,有的放矢的设计专业内容,让科学交流不枯燥;参与报道者需提前了解学术会议背景,做好专业知识储备,合理利用时间进行相关采访,以尊重科学、尊重科技工作者、尊重读者的认真态度撰写报道材料,两者结合,如鱼得水,这样学术性报道才会内容严肃而形式活泼。
(本报记者 吕培涛)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