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不依靠牙齿,单单凭借着吞咽的动作把食物咽下去,就已经很困难了。但是对于鸟儿来说,他们没有牙齿做辅助,就只能依靠吞咽。
鸟儿的牙齿到哪儿去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鸟类的吃食物时,你会发现,大多数的鸟类都是依靠坚硬的嘴巴把食物咬住,然后吞咽下去的,食物进口的时候什么形状,到了肠胃里依旧是什么样子。它们只能依靠胃液把食物慢慢消化掉。进一步观察就会明白,原来鸟类的嘴里根本没有牙齿。
化石资料告诉我们,其实,鸟儿的祖先在1.16亿年前是长着牙齿的,而且还非常锋利,能够和恐龙相媲美。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牙齿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具有锋利牙齿的爬行动物的嘴也演变成了轻便无齿的鸟类的喙。这种演变对于鸟类来说有什么好处?
首先,没有牙齿也就不需要强大的颌,以及相应的肌肉,这有助于减轻鸟类头部的重量,利于鸟类的飞行。其次,为了满足需要,它们就要不断地寻找食物,尽快加以吞食和消化,相应地,鸟类进化出了一套特殊的消化系统,被吞下的食物首先贮藏在发达的嗉囊中,经软化磨碎后,再由消化系统的其他部分陆续加以消化和吸收,而且它磨碎食物的效率要比牙齿咀嚼高很多,牙齿也就用不上了。
鸟类的嘴为什么多种多样?
如果你喜欢鸟,你会发现鸟的嘴多种多样。如鸡的嘴短小精致,鸭的嘴扁而平,老鹰的嘴弯曲带钩,啄木鸟的嘴像一把尖锥,巨嘴鸟的嘴比头还大,犀鸟的大嘴上面还顶着一个盔……为什么鸟的嘴会有这么多种形态?
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随着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承担飞行功能的翅膀,鸟类的嘴要做更多的事情,因而也有了更多的功能,如取食、打斗、筑巢、理羽等。尤其是鸟类多样的取食行为,是鸟类嘴形异化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鸟类的食性也发生了分化。
作为取食工具,鸟类的嘴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如鸡短小有力的嘴方便啄食地上的种子;鸭子扁平的嘴适于在水中滤食水草;老鹰带钩的嘴利于撕开猎物;啄木鸟尖锥一样的嘴可以凿开树皮,寻找躲在里边的虫子;……吃什么样的东西长什么样的嘴,火烈鸟、反嘴鹬、巨嘴鸟和犀鸟等奇形怪状的嘴也是它们适应各自栖息环境和取食行为的结果。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