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提升科学素质从我做起

陕西科技报
  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或超过10%,是“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这对科普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近日,2017年陕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专题会议召开,提出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构建科普社会化大格局,开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28家纲要成员单位参会,各项科普工作有序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精准科普服务手段、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升级。
  但是,众所周知,科普工作往往投入多成效少公众接受度差。公众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成果,潜意识里却认为并不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原理。大环境便造成,虽然科学素质提升和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但是动员群众参与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很多科技、科普工作者更是拿出慢工出细活的耐心和润物细无声的责任感,推动科普工作即便不能雪中送炭,也要呈锦上添花之势。
  其实,对于个人来说,科学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物质丰富的时代,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我们究竟是愿意当“吃瓜群众”,还是愿意做“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个人呢。
  从一到无穷大,一是起点,无穷大即是科学力量的无限延伸,科学知识的汲取是见微知著的过程。科技知识就像空气、水一样,让我们习以为常又赖以生存,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使每个人形成独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然后,从量到质的改变,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层次和精神的需求。
  多元化社会生活中,个体都参与或者影响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即是部分又是全部。面对应急事件的解决,面对舆论争议的漩涡,需要我们综合素质过硬,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科学素质。说到底,“无知”如果是硬伤,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是科普受众,更应该成为科普工作者,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够更深入的体会科学改变了的世界,才能够更广泛的享受科学改变了的生活。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