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近30年如一日立足茶叶科研开发,深入基层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10万茶农依靠科技改变了贫困生活。1989年邱红英从安康农校毕业分配到紫阳县茶研所工作,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2012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遵义绿杯”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中,她是陕西唯一的参赛选手,首次代表紫阳亮相全国技能大赛并获得个人奖项。
改革老茶园改造技术
邱红英立足茶叶生产一线,改革老茶园改造技术,采用40-50厘米的重修剪代替了惯行的离地砍,生长期大大缩短,甚至修剪当年就能采叶,使老茶园丰产期加长,丰产效果明显。她改革紫阳毛尖茶生产工艺,由传统的茶叶烘青型改为烘炒型,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和口感。研制出新名茶“紫阳银针”,并获得地区科技成果鉴定。她改革大装茶生产工艺,由烘——滚——滚改为烘——烘——滚,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还明显减少了成品茶的碎末,充分保持茶叶外形的完整,提高了高等级茶的产出率。她改革茶园施肥技术,催芽肥由春分后施改为立春后施,使春茶及早获得肥料养分,发芽早、齐壮,高档茶增产明显。
巡回开展茶叶产业培训
采访中,记者同时了解到除茶叶研究之外,邱红英一年约有200余天时间奔波在各镇村、企业、农户中抓茶叶产业技术培训。在每年春茶上市之际,她白天要抓住时机培训茶企、茶农春茶生产技术和茶叶规范采摘方法,晚上要示范加工,每天休息时间严重不足,因此,每年春茶结束时,她身体都消瘦许多。秋冬季,她便到农户、茶园、地块巡回开展茶园管理和新茶园建设培训。因为她讲课生动活泼又联系实际,县上组织的茶产业培训,都要邀请她主讲。县级部门举办的村干部培训和村妇联主任培训班、县人事局开办的全县乡镇的茶叶专干和安置退伍军人岗前培训班,邱红英都应邀主讲茶叶技术。她还多次应邀到白河县、汉阴县开展茶叶加工指导培训,展示了紫阳茶叶加工的水平和紫阳茶人巾帼风采。
茶农咨询来电必接,重要技术环节必亲临现场指导。外出讲课培训,不收分文报酬,不提生活条件要求,生怕给别人添麻烦。多年来,共制作幻灯片课件80余个。她还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广泛查阅最新茶叶技术资料,编写了《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无公害茶园综合管理技术》《茶叶科学采摘》《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等30多万字培训教材,为紫阳富硒茶生产新要求提供了科学的培训内容。近两年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制作茶叶技术公众号“青梅煮茶”普及茶叶技术,在微信平台上回答茶农的问题,弥补茶叶技术人员无法事事亲临现场指导的缺憾。
她多次荣获了市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安康好人”等荣誉称号,以一曲高腔茶歌唱出动人的紫阳“茶事”!
(刘全军 本报记者 单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