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文明多起于大河。深化水改革,陕西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以保障河湖生命健康。2016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遏制在河湖流域内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
7月8日,陕西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全部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制度建设、任务督办等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工作和责任体系已经建立,陕西每条河流都有了“父母官”。
已建立四级联动河长制体系 四级联动,体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责任体系全面、江河库渠设施载体全面、涉及的内容和任务全面、现代制度法规全面。目前,西安、宝鸡、铜川、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杨凌示范区均印发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107个县区(包括韩城市)先后出台工作方案;全省1299个乡(镇、街办)中,808个出台了工作方案。
《陕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在全省逐级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河长的“河长”工作机制。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任总河长,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副省长冯新柱任副总河长,8位省领导分别担任渭河、汉江、丹江、泾河、黄河、北洛河、延河、昆明池及渭河西安段的省级河长。各市除西安、延安两市总河长由市委书记担任外,其余8市1区总河长均由市委书记(党工委书记)和市长(管委会主任)担任,实行双总河长。
市级河长均由书记、市长、副书记、副市长及人大主任(西安、延安、榆林)等担任,共设立市级河长117名。全省107个县(市、区)中,104个设立了总河长,其中96个县(市、区)实行书记、县(市、区)长双总河长制,8个县(市、区)总河长由书记担任,共设立县级河长1097名。全省1299个乡(镇、街办)中,728个设立了总河长,其中597个实行书记、乡(镇、街办)长(主任)双总河长制,共设立乡(镇、街办)级河长2989名。
陕西省“河长办”印发了《陕西省河长制工作手册》和《陕西省河湖库渠名录》,汇集中省河长制政策、制度、全省1097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湖、99座大中型水库、13个大型灌区63条主要渠道的基本情况和8条主要河流的水系图。同时,以水利厅、环保厅相关事业单位为基础,组建了河长制工作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印发了《陕西省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陕西省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陕西省河长制督查考核制度》《陕西省河长制问题清单制度》。目前,62个县(市、区)、279个乡(镇、街办)建立了河长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查制度、考核问责制度。
河长制每半年通报公布一次
为推进陕西省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的落实,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7年度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在工业污染防治上,今年我省将强化“10+3”企业取缔工作,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开展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区),开展重点行业水污染专项整治。在城镇污染治理上,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规范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加快城镇再生水综合利用,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水资源节约保护上,控制用水总量,加强城镇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开展生态流量试点。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上,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防治地下水污染,全面推行排污许可,提升水环境监管水平,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在强化科技支撑上,编制技术指导目录,加强环保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在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上,强化水环境目标管理,扎实推进行动方案实施,突出分区域精准治理。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明确,各市(区)要积极推行河长制,并强化调度通报,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环境质量状况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省环保厅要对各市(区)工作完成情况开展季度、半年评估和年度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等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自2017年起,在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干流、陕南、陕北重点支流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渭河、汉江、丹江干流按照现有补偿机制要求,由省级部门实施断面考核和扣缴补偿资金。延河、无定河以及陕南、陕北重点支流各级政府应签订补偿协议,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自行确定辖区内干流、支流水质断面考核,扣缴污染补偿资金。
让三秦大地涌动水的灵气
“一些地方守着江河缺水用,后备水源、水生态修复、工程配套、项目前期基础薄弱。”省水利厅厅长王拴虎在今年全省水利工作座谈会表示,今年努力聚焦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有干净安全的水、促进全省生产发展有可持续的水、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江河水系日夜流有望得见的水,让陕西涌动水的灵气。全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
王拴虎说,防治水灾害,首善在水,今年拓展无人机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监视应对汛旱情变化。全力做好防抗暴雨洪水和干旱灾害工作,确保发生设防标准内洪水不决堤、不垮坝,遇超标准洪水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发生干旱时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有保障,做到涝时安全度汛、旱时减少损失。
据了解,我省水生态修复进展顺利,去年秦岭北麓稻田试点建设恢复水田2000亩,今年完善水设施,使更多的地方依水得利、更多的人因水受益。要落实市县主体责任,加快以标准偏低、条件困难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做到农民生活用水到锅头。将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阶梯水价改革,提高运行管护水平。
“让干活的地方水保起来,走人的地方水流起来,露土的地方水绕起来。”王拴虎说,今年将启动“丹治”三期、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等重点项目建设;局部试验恢复漕运明渠、加大水网密度增强柔性治水能力,逐步显现“八水绕长安”盛景,让三秦大地涌动水的灵气。
(本报记者 周励)
链接
什么是河长制
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二是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四是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五是加强水生态修复,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六是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