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群喂精料“分餐制”
所谓奶牛精料“分餐制”就是根据粗料的质量(粗料质量差的,精料量应适当增加),按奶牛的不同产奶量,将精料量一一称重(比如每牛备一小桶),落实到每一头牛,确保每头牛能产多少奶,吃多少精料。
实行奶牛精料“分餐制”有以下好处:
1、保证高产牛食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高产奶量的营养需要。
2、可控制低产牛营养物质摄入,防止低产牛体况过肥。
3、有利满足奶牛对营养物质的平衡需求,保证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
4、有利于充分利用粗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养效益。
“分餐制”要根据每个牛的产奶量分别称精料,会增加工作量,但管理成本的提高,会在产奶量的增加和饲料成本的降低等方面得到数倍回报。
(许 术)
禽病防治
宜及早投药,忌亡羊补牢
每天应对家禽的食欲、饮水、精神状态、粪便等的正常与否认真观察,做到及时掌握禽群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群体不正常,应及早投药治疗,以减少损失。若疏于日常管理,未能及时发现禽群病情,必然贻误治疗时机,导致药物费用增多,禽群死亡率高。
宜选高敏药物,忌滥用药物
高敏药物可缩短疗程,减少药物投入量,降低死亡率。而滥用药物的结果是导致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给防治带来困难。
宜联合用药,忌药物拮抗
多数禽病并非单独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的现象经常存在。因此,应综合各种病因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如对鸡球虫病的治疗,可另投加其他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小鹅瘟时,可适量加入利福平、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药物的拮抗或副作用。
宜对症治疗,忌标本偏颇 一些暴发性疾病,潜伏期很短(短者仅几小时),投入的药物尚未吸收,禽只已死亡。大部分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对症治疗,标本兼治。
宜疗程完整,忌半途而废 一般情况下,每种禽病均有其潜伏期和发病过程,治疗药物也应用足疗程。而见好就收的给药方式只能杀灭部分病原体或抑制病原体的活性,待药物作用时间一过,病原体活性恢复,可使家禽继发其他疾病,进而感染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