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维勋,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大血管外科治疗组组长,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以一身精湛的技术默默无闻地奋战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线,运用独创疗法让一位位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重获健康和幸福。他是医疗界的普通一员,多年如一日的行医生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让无数病患为之欣赏钦佩,为之传颂点赞。
作为负责人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快速诊治、急诊手术”规范化技术流程和急救绿色通道,使病人的手术前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2天,缩短到现在的6-8小时。近年来,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承担医院所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诊外科手术,使急诊手术例数由2012年的279例增加到2015年的533例,术前死亡率由2012年的8.7%下降到2.3%,住院死亡率由12.2%下降到4.9%,大大提高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救治效率,承担我省和西部地区60%以上此类患者的急诊手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收容和手术例数位居国内前三甲,急诊手术比例和救治成功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针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风险大,时间长,要求急,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等临床问题,先后开展了多项微创手术新技术,引进创新了颈部血管旁路“杂交”手术、术中“三分支”支架手术技术;自主创新了主动脉“弓部开窗支架”手术技术;改良了术中体外循环灌注及全身重要脏器保护方法;围绕上述新技术开展了5项国际注册临床研究,申请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在此基础上联合研制开发出手术及介入用分支血管支架等多种新产品,通过国家食药监局性能检测进入临床试用。制定并建立了以“介入技术、外科技术、杂交技术”为一体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复合外科治疗新策略。
负责构建了我国第一个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平台,目前已经累计纳入国内15个中心5300余病例,初步研究明确了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并提出初步防控策略,成为代表我国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研究的重要数据平台,对我国主动脉夹层临床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构建了面对西部地区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救网络,对提高中西部地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救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时光荏苒,转瞬间段维勋已在医疗战线上奋斗了多个春秋。其中的酸甜苦辣个种滋味尽显其间,医生工作是辛苦的,段维勋每天都要经历着大量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选择了医生,就是选择了牺牲。”段维勋坦然一笑。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