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环保部近日发布消息,进入伏天受持续高温影响,7月17日-19日,华北、东北和西北多地出现了臭氧污染,“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关键词。
6月份,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5天,此外出现的15个污染天,均由臭氧引起,臭氧已成为西安夏季空气污染的“元凶”。臭氧应该怎么防治?常态化限行对于减少臭氧污染是否有作用?
臭氧浓度在关中同比上升
根据陕西省环保厅发布的2017年1-6月全省空气质量状况,今年6月份,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5天,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为15天。
进入夏季之后,随着日照强度增加和气温升高,西安市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从5月1日出现今年首次臭氧污染超标后,到7月9日,共有30天因臭氧污染造成空气质量超标,其中包括9天中度污染。臭氧已成为西安夏季空气污染的首要元凶。
关中区域8个城市6月份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5.0%,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PM2.5、PM10浓度同比下降;臭氧浓度同比上升1.0%。上半年臭氧浓度为1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6月份,13个市(区)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安康、商洛、汉中、宝鸡、杨凌、铜川、榆林、西咸、延安、西安、渭南、韩城、咸阳。
臭氧来自哪里
低空的臭氧来自哪里?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曹军骥向记者解释,在温度较高、日照相对较强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
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日照相对较强是臭氧的生成条件,所以当PM2.5浓度降低,天空变蓝,阳光“辐射通量”增加,会使得大气化学过程更活跃。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得大气氧化性能力增强,导致臭氧浓度上升。
“我们做过一些关于PM2.5浓度降低与臭氧浓度变化的关系研究。总的来说,前者降低会导致臭氧浓度升高。”曹军骥说,臭氧是二次污染物,人为源包括燃油、机动车尾气、石化行业等排放。“我们在对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以及碑林区四个区域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臭氧浓度7月高、9月低的特点,而且一般在16:00左右达到最大值。臭氧在10:00-15:00时段的上升速度最快,到达顶峰后迅速下降,夜间变化比较平稳。”
此外,臭氧浓度的日分布特征为典型的“单峰期”,14:00浓度最高,7:00左右达到最低,道路交通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平均浓度远高于其余区域,说明西安市机动车对臭氧的生成影响较大。
如何有效控制臭氧
“臭氧污染跟我们的减排策略有很大关系。虽然PM2.5降低可能导致臭氧浓度升高,更主要的是,氮氧化物与VOCs减排不协调可能导致最近臭氧浓度升高。”曹军骥说,管理决策应从总量减排为主,转向多目标约束的目标管理。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由于臭氧主要受高温和强光照等因素影响,其本身性质并不稳定,在傍晚太阳落山后就会快速消散。公众应尽量避免在白天高温时长时间待在户外。
曹军骥介绍,西安城区臭氧形成受挥发性有机物限制,因此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短期内能起到臭氧污染控制的目的。机动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很大,因此降低臭氧和PM2.5污染,建议全市机动车限号常态化,既减缓城区空气污染,又减少拥堵。
“10%的车限行,污染物减排甚至能达到20%。”曹军骥说,汽车在怠速状态下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更高,限行还可以降低污染物积累的峰值。此外,也不能忽视小排放源,建议在主城区,特别是二环以内,所有挥发性有机物排气企业和单位强制要求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据了解,根据西安市《2017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方案》,将开展主动控制示范工程试点,针对环境中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采取高效的主动控制策略,开展环境大气污染物控制示范工程试点,在碑林区、曲江新区等人口密集地区和泾河工业园区,依靠路灯杆以及行道树等,安装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装置,深度净化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氧。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