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每到夏天,高温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人质疑气象部门“高温低报”。疑问甚多:外面好热,地面温度高到可以煮熟鸡蛋了,明明已经超过40℃,气象局预报38℃?气象局预报不准,我家中的温度计都显示37℃,气象局居然预报今天最高气温才35℃?我觉得今天好闷热啊,一动则一身汗,气象局预报的温度才30℃?……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公众对气象预报数据产生质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一
专家表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来自于百叶箱,而温度不是决定天热的单一因素,专家提示看天气预报时还需要关注风速、云量、湿度等。
二
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和柏油路在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要高出4℃至5℃。
三
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存在差异。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有多种,如环境、风速、城市“热岛效应”、日射、湿度、着装颜色、体质、心情。例如:空气湿度比较大时,会感到比较闷热;肥胖的人一般比瘦人怕热、穿着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要感到更热……
目前,气象台考虑风、空气湿度等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发布穿衣指数、空调指数、防晒指数等生活气象指数来弥补单纯预报气温的不足。
四
尽管气象预报做不到百分之百准确,但预报员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全社会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报。气象工作尊重科学,具有独立性而不受人为干扰。
(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