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新陕西

我省荒沙治理每年以百万亩速度推进

陕西科技报
  本报讯 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全国“十二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日前通报,陕西被国家评定为工作突出省份。据悉,全省荒沙治理每年以105万亩速度推进,沙化土地治理进入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十二五”期间,我省依托退耕还林(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全面治理荒沙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地方生态建设项目,完成防治任务529.5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1%。建成了陕蒙交界、长城沿线、白于山北麓、榆定公路、210国道、靖安公路、榆溪河、窟野河、秃尾河、黄河沿岸“四横六纵”总长3000多公里的防风固沙基干林带,沙区生态面貌显著改观。
  近年来,我省把防沙治沙纳入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针对流动沙地分布集中区域、半固定沙地以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两侧、沙区城镇、村庄等采取不同措施分别进行治理和绿化。目前,我省已全面告别了“大流沙”时代,已经建成沙区县城区外围1-5公里宽环城防护林带和以高速公路、铁路等为骨架的千里绿色景观带,绿化、美化、香化村庄400多个,从城区到乡村的绿色主框架已形成。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综合技术。榆林各县(区)引进推广了樟子松、大扁杏、大叶苜蓿等,大荔沙苑普遍推广以红枣、小麦、牧草、花生、黄花菜等为主的枣粮油立体种植模式,达到防沙治沙与农民增收良性发展。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将突出植被保护、身边增绿、林农增收,构建以林草植被为主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以绿色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沙区产业体系,以塞上风情为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到2020年,全省将完成治理任务525万亩,治理区累计新增林草面积345万亩,治理区绿色家园及农田林网建设快速发展,林草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重点区域全部绿化,沙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沙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王永锋 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