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故事

赤子科技:3D打印中国民族艺术风

陕西科技报
    西安赤子科技创始人郗鑫

    3D打印“大刀关羽”

    3D打印“千手观音”

  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一款黑石雕塑“四方共同宝鼎”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论坛各非洲成员,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和大国工匠精神着实惊艳了世界。而这个杰作的缔造者竟然是西安赤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3D打印技术所为。
  据悉,赤子科技成立只有3年,但已经悄然著名于3D打印圈。为什么赤子科技能在3D打印蜂拥之时,傲娇而出呢?笔者走进赤子科技,向创始人郗鑫寻找答案。 
  赤子科技的诞生
  郗鑫,土生土长的西安白鹿塬人,尽管已在外生活多年,但依然保留着一口纯正的塬上话。或许就是这份乡情,让陕西“愣娃”的生、冷、蹭、倔根植于血脉中。而在西安美院雕塑专业上下求索的经历,又让郗鑫增添了更多艺术家气质。
  郗鑫本应该走上雕塑之路,但一件事却改变了人生轨迹。大学期间,他特别喜欢的一位雕塑大家——西安美院教授陈云岗创作的《大江东去》雕塑作品,在全国美展上获得大奖。就是这幅作品改变了他:一代文豪苏东坡踞坐如山,目光深邃,衣纹迭宕,翻卷起伏宛如河山。可这件震人魂魄的作品,陈老师提示:尽可能给观者拍各角度的照片,传递作者的情感和立意。
  雕塑最后要靠摄影传递情感给观者!“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怎样才能让雕塑经过3D可视化与观者产生共鸣,这是我那段时间一直思考的问题。”郗鑫说,我带着问题毕业后来到上海,在IDMT环球数码(上海)学习,在PDE英资游戏开发公司历练。
  10多年间,他积攒了宝贵的产品制作级3D数据的概念与能力,发现将雕塑作品数字化——扫描泥塑小稿再在电脑中精修,运用游戏次世代的技术,能更好实现雕塑360°虚拟3D化展示。这样出来的作品一样生动感人,其中潜在的市场必然巨大。于是,郗鑫决定回家乡创业,2014年5月,“赤子科技”在西安碑林区诞生了。而此时,3D打印的浪潮已席卷全国。
  作品充满中国风
  走进赤子科技的3D打印工区,一台号称西安最大的光固化3D打印设备正在工作着:只需要把复杂数据通过电脑进行优化拆分,壁厚和支撑设置合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打印机了,一件件艺术品就会生成。
  郗鑫说,目前赤子科技已经为西安诸多雕塑艺术家提供了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雕塑,3D打印省了一个做泥型然后翻模的环节,更快更精确。最终的呈现结果,还可大可小,一个数据,多种尺寸,这在常规传统的制作面前,已经算是魔术般的无限版俄罗斯套娃了。”“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电脑设计、3D打印机的效能呈现。这种过程,让实物拿在手里的感觉,有种上帝之手的快感与幸福,这正是3D打印的美妙之处。”
  正是基于深厚的美术功底、丰富的经验和高端的3D设备,让郗鑫团队从众多3D打印公司很快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令人称绝:篆书体构成的秦人头像,镂空的京剧脸谱茶盘,威风凛凛的关二爷,怒目圆睁的韦陀护法,憨态可掬的卡通“兵马俑”,宝相庄严的“千手观音”,为故宫博物馆设计的“文官武将格格”,身着宽袍长袖的汉代女子……这一件件具有浓浓中国风的3D打印珍品,已应用在西安多个旅游景区。
  赤子之心的坚持
  如今的郗鑫,已经在3D打印界小有名气,荣登《3D打印》杂志封面人物。赤子科技也享誉3D打印圈,吸引风投关注和意向投资。
  2017年,赤子科技正式入驻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在这个大家庭里,郗鑫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期待和文化衍生品创作有更多联姻。
  赤子科技并没有把自己限定于单一的3D打印服务公司,而是一个跨行业的综合性服务公司。公司成员从雕塑艺术、3D图形制作到工业逆向工程师各种专业都有:平面及立体数据设计、3D打印扫描、3D打印服务、硅胶蜡像人像、动漫手办、VR增强现实……在郗鑫看来,这种跨多学科和多技术的“杂家”能力正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虚拟数字到实体输出,从传统工艺到3D打印,一个数据就能产生可持续性价值延展,为客户省钱。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均能相互影响,创造最大价值,也不容易被竞争者模仿。“公司各支系类业务可以组成一个立体的五角星,而正中就是3D数据。”郗鑫说。
  谈及未来,赤子团队立意要打通传统文化衍生品和数字制造之间的障碍,用新科技思路改造提升优化传统文化衍生品的生产流程,让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将3D打印艺术进行到底!

(文/图 周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