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科普行动让特色产业火起来

陕西科技报
  本报讯 炎炎夏日,过风楼镇小栗园村活跃着一支“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科普队伍,他们冒着酷暑,进村入户,结合贫困户产业情况进行手把手传经授艺,受到群众欢迎。
  科协系统科技人才队伍结合科技宣传培训,以“五创一带”为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实体,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创建县级标准科普示范镇7个,科普示范村19个,科普示范社区4个,科技示范农技协16个,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培养科普带头人36个,培养农民技术员60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覆盖“茶、畜、果、油、蔬、菌、药”等特色产业。这些产业示范基地广泛采取“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引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以辐射带动、安置贫困农民务工就业,成为“精准扶贫”的载体和平台。
  金丝聚源食用菌协会,在金丝峡镇白玉河口村和二郎庙村投资1021万元,流转土地210亩,创建三个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修建钢架香菇大棚180余栋,安置160余名贫困农民务工就业,以“借袋还菇”的扶贫方法,带动金丝峡镇84户330人发展食用菌产业增收致富。又在白玉河口殷家湾建起食用菌流动线加工厂,开辟河南、河北、天津等地销售市场,引领贫困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走上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之路。
  过风楼利民中药材协会,在过风楼镇小栗园村,投资270万元,创办“千亩中药材产业基地”,种植天麻、猪苓、苍术等多种中药材,安置周边贫困户80余人务工就业,带动35户140人种植中药材致富。
  城关街道办汇康生态茶业协会,投资430余万元,在城关捉马沟村井路沟,创建了500亩生态茶园扶贫基地、20亩羊肚菌示范观光园,年收入60余万元,安置贫困农民40余人务工管理,带动38户贫困农民种茶致富。
  城关街道办虫子鸡养殖协会,引进虫子养鸡先进技术,在城关街道办皂角铺村创办商南首家虫子鸡示范养殖基地,带动清油、试马等5镇7村42户贫困农民发展养鸡80余万只,年养鸡收入112.3万元,虫子鸡示范基地所在的皂角铺村已实现“一村一品”养鸡专业村。 
  

(周银祥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