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硬化是老年病?错。对多数人来说,血管从20岁就开始变硬了,胖孩子血管硬化开始得更早。我国6-17岁的儿童中,接近1/3体重超标,他们的血管更容易“早衰”。其危险性不容小觑,冠心病、中风都与它有关。今天教你一个简单动作,测一测你的血管。
握拳30秒测出血管弹性
测试方法:双手握拳30秒,打开后看看手掌变白的现象,是否会马上消失。
测试结果:很快复原,血管健康。手掌松开后,血流恢复,如果变白部位很快恢复原来的肤色,表示血管健康、弹性好,血液循环正常、末梢神经比较灵敏。
30秒以上复原,警惕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就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进而出现血管内的“管道”变窄,影响供血。
血管变“脆弱”,后果很严重
心脏冠状动脉硬化,让心脏缺氧
心脏“御用”的血管——冠状动脉一旦硬化,就会引起冠心病,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表现为胸闷、心绞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脑动脉硬化,可能脑出血
脑动脉硬化,会出现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等。遇上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造成的血压骤然升高,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它和脑血栓都属于中风(脑卒中)。
颈动脉硬化,容易脑梗
颈动脉硬化易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会让人经常感到头晕、目眩、记忆力差、失眠或嗜睡等症状。若硬化了的颈动脉斑块脱落,随血流阻塞动脉血管,就会造成脑血栓,出现失明、言语不清、瘫痪等表现,甚至威胁生命。“三高”人群,尤其应警惕此类疾病的发生。
肾动脉硬化,出现蛋白尿
肾动脉硬化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会有微量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有泡沫,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护血管,也要“投其所好” 晨起称称体重
每天早上排尿、排便后的体重数值比较准确。体质指数(BMI)一般建议控制在最好控制在18.5-24。
早餐喝杯豆浆
豆浆富含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有益血管健康。打豆浆时最好多加几种食材,除了常用的黄豆,还可以加入黑豆、红豆、绿豆、花生、芝麻等,喝豆浆时最好别加糖。
每坐1小时,活动10分钟
久坐者大部分是脑力劳动者,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导致血管长期收缩并由此带来伤害。
多做有氧运动
运动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不断更新细胞,有助增粗血管并维护弹性,使小血管的数量增加。
晚餐喝碗杂粮粥
五谷杂粮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