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华(1917-1992)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当全面抗战爆发时,吴仲华毅然投笔从戎,但遗憾未能直接参加抗日作战。而后,吴仲华心怀理工救国的理想,于1943年底踏上了美国求学之路。毕业后,他进入美国NACA刘易斯喷气推进中心任研究科学家。期间,吴仲华提出了闻名于世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那一年,他只有33岁。
这个理论当时在美国学术界是“轰动性的”,也让吴仲华成为了美国的“科学名人”。清华大学教授叶大均说,“从50年代到现在,吴仲华就是叶轮机械设计界的导师。”
吴仲华提出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指导了国际上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比如说美国的GE、普·惠公司,英国的罗·罗公司,都派人向他请教,国际上著名的飞机,像波音707、747、空客等飞机的发动机,都用了吴仲华的理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联合国总部聆听新中国代表伍修权慷慨激昂的发言后,吴仲华毅然决定举家回国。此后,吴仲华绕过大半个地球,终于在1954年底回到中国。
面对新中国的百废待兴,吴仲华始终矢志不渝。1956年成立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1961年创建了工程热物理学科,从此开拓了工程热物理学研究发展的新时代。1980年,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除了被全世界公认的叶轮机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吴仲华的另一个贡献是,从技术角度战略性地提出“总能系统”的概念,强调不能只关注单一过程、单一设备,而要“温度对口、梯级利用”。
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国家各时期能源领域的科技规划。包括能源局的“十三五”规划中,依然描述为“能源综合梯级利用”。
吴仲华重视人才,先后组织大批科研人员赴苏联、捷克等国交流学习,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和领军人物。吴仲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工程热物理事业,在他看来,工作比生命更重要。
(赵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