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解救老人。本版未署名图片由本报记者 张旭 供稿

从子洲县医院转移住院病人。本报记者 曹毅 摄


7月28日,陕西科技报米脂报友联谊会组织志愿者队伍赴榆林市子洲县救助灾区。本报记者 冯胜山 摄

本报米脂报友联谊会的同志们卸了一车又一车的救灾物资。冯胜山 摄


8月2日,子洲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所长马鹤飞、教导员曹翔、副所长马健一行9人及志愿者到受灾群众家里清理淤泥。本报记者 高十倍 冯宝 摄

不辞辛苦的消防官兵们总是战斗在救灾第一线

消防官兵转移受灾群众。本报记者 曹毅 摄
编者按 榆林“7·26”特大洪涝灾害牵动全省干部群众,面对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省市县各级共同努力,在榆林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带领下,物资投入、卫生防疫、保险赔付等救援重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7月26日以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不断发来灾区消息,在推出系列灾情报道的同时,大家都在关心灾区人民的需要,都在关心灾后重建中存在的困难,都在号召更多的人参与救灾。本报记者身先士卒投身在救灾一线,米脂报友会的小红帽志愿者队伍在子洲出了名。救灾刻不容缓,灾区人民身在其中责无旁贷,而每个伸出救援之手的人却更让我们感动和敬佩。
前方发回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救灾故事发生,我们既为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挂心,又为他们感到骄傲。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在抢时间,都在抢进度,我们仅以此弘扬正能量之心,将这一组现场照片刊发,送给所有关心、支持灾区重建的人们,因为温情最能聚人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困难终会过去,美好的家园终会重新屹立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