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
瞄准国际前沿为国家通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龙教授
  以国家重点学科、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课题、863计划、JSPS国际合作项目、装备预研基金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支撑下,对新型人工媒质的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龙教授。
  针对人工电磁媒质的复杂机理和各向异性非线性问题,建立人工电磁材料的等效媒质模型和局域谐振微腔理论,在人工媒质的物理拓扑结构、等效媒质参数以及天线与微波器件性能指标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针对人工电磁媒质仿真分析方法效率低、精度差的缺陷,构建了新型人工媒质的时频域电磁仿真平台系统,提出复杂电磁环境广义系统函数理论与多层Green函数自适应相位补偿插值算法,为复杂电磁媒质和电磁环境的精确快速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针对人工电磁媒质高损耗、窄频带等性能的缺陷,提出了小型化、低损耗、宽频/多带人工电磁媒质结构的理论设计和优化方案,创新设计出宽带低损耗的三角形左手媒质单元和基于分形几何的人工电磁媒质,以及超亚波长的小型化负折射率材料,突破了人工电磁媒质的性能瓶颈。
  大力拓展人工电磁新材料在无线通信、新型天线与微波器件、高速数字电路、无线能量传输、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调控、隐身和吸波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下一代LTE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系统新型小型化、高性能天线及其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发展,以及高速数字电路和先进军事武器装备的研发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针对下一代LTE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基于电磁超材料研究所取得的理论和技术成果,与华为、中兴通讯和深圳宇龙以及NTTDoCoMo等国内外大型通信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研究了LTE智能手机和无线数据卡终端上的小型化、宽频带、高隔离度、低SAR的超材料天线设计关键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城市电波环境的改善关键技术研究”被遴选为科技部第14届中日科技合作联委会项目。研究成果已成功由实验样机向Coolpad智能手机产品化转化,推出了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创新无线终端产品,获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李龙,在人工电磁媒质和新型功能器件研究领域做出重要的创新成果和突出贡献,荣获多项国际学术性奖励和陕西省科技成果奖,是一名杰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术带头人。

(杨海琴)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