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

陕西科技报
     
  科普带头人心系贫困户
  本报讯
穷八年之功,研究出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和塑料袋育种法,又于近4年内研究出天麻无菌棒播种新技术的“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陕西省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农村科普带头人”,被人们称为“自学成才的天麻育种专家”的西乡县亿科农林科技公司董事长曹世荣,在其创业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帮扶乡亲。近日,他在明年将带动25户贫困户脱贫的基础上,又主动向堰口镇和白勉峡镇政府请缨,要求增加帮扶贫困户名额。

(刘新明)


  蒿坪镇贫困户领到扶持资金
  本报讯
近日,紫阳县蒿坪镇将33.5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直接打入贫困户账户,全镇620户贫困户喜领扶持资金。
  今年以来,紫阳县蒿坪镇高度重视在册贫困户的产业项目建设,各村第一书记作为产业到户项目扶持工作的总负责人,村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切实按照《紫阳县脱贫攻坚到户项目扶持办法》要求和标准,组织、审核贫困户的产业规划和实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合对扶贫到户项目实施调查核实,提请群众代表会议通过后,报镇政府。公示后由镇财政所直接拨付至贫困户惠农“一卡通”。

(陈道广 胡琼 本报记者 麻岐)

  白水“1+4+X”模式精准扶贫
  本报讯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白水县采取“1+4+X”模式,全面打造覆盖全县7镇1办、124个行政村的电子商务产业格局,搭建起了困难群众“创销增收”和“获技就业”的有效平台。
  “1+4+X”即:打造“一园四心,多点覆盖”为内容的电商产业格局。一园是建设白水苹果电子商务科技产业园;四心是建设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多点覆盖就是以杜康、雷牙、西固、尧禾、林皋和骨干龙头企业为多点,发展各区域特色农产品,形成多点覆盖的发展新格局。

(史杰 本报记者 卞树辉)

  商南科技扶贫成为精准扶贫“加速器”
  本报讯
盛夏时节,商南县过风楼镇安沟片区的田间地头和村庄院落,处处闪现着县科技服务队队员忙碌的身影,他们为村里90余户贫困户送去精准技术服务,帮他们解决养羊、养猪等产业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年初,商南县制定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从全县28个科技学(协)会、科普站、涉农部门组织科技人才、技术专家和土专家140余人组建了商南县科技服务队。以县老科协为主体,建立了包含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退休科技工作者25人的科技报告团。为科技人才队伍举办农业科技研讨会、技能竞赛会、技术交流会,通过培训交流为科技队伍“充电”。
  他们深入全县10个镇办69个贫困村,开展科技宣传培训,按照“干部+协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为贫困农民发展产业建立了科技服务平台,帮助贫困群众准确诊断“病情”,定制脱贫方案,进行“一对一”帮扶,开展生态养殖、农业生产等培训指导。不断深入到基层协会进行技术指导,提升农技协会科普服务和帮扶带动能力。
  截至目前,该县创建县级标准科普示范镇7个,科普示范村19个,科普示范社区4个,科技示范农技协16个,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培养科普带头人36人,培养农民技术员60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覆盖“茶、果、菌、蔬、药”等特色产业,示范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石广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