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经常看到陕西科技报培训部在乾县培训过的学员发布“‘互联网+村店’7天为大杨乡果农售卖黑巨灵李子18吨”、“联合乾县盐业公司一周两个批次售卖食盐近11吨,同时售卖岐山天缘醋180多箱”,这些成绩都是乾县正在筹办“互联网+村店”创业基地不到20天的业绩。学员严亚敏8月2日的销售业绩是售卖56箱黑巨灵李子和桃子,向本村售卖食盐20袋、醋3壶、食用油2桶。也许你不敢相信这样的“奇迹”,可是它确实在乾县发生了。
经过记者与乾县“互联网+村店”的创始人葛鹏辉交谈,以及采访学员等,得出乾县“互联网+村店”模式火爆的原因:
乾县的“互联网+村店”模式将社区日用必备的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上行有机的结合了起来;解决了互联网销售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激发和释放了农村年轻消费者消费热情,培养了大家的消费习惯,面对面加深信任,为未来更多的交易打下了坚实基础。
乾县“互联网+村店”模式基地有优秀的人才基础。俗话说,人是一切事情成败最革命的因素。2016年乾县扶贫办委托陕西科技报社培训部先后对乾县200多人进行了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学员们对于互联网销售平台及销售特点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农副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互联网+村店模式出现,延续了创业热情,增加了个人收入。据了解,目前该基地100多个村店有80个经过陕西科技报培训部培训过。
乾县“互联网+村店”模式基地,整合学员的销售能力“抱团取暖”,由基地统一出面解决了销售环节的包装、快递物流、农产品初步标准化、逐步改造农村种养殖结构等问题,提升服务能力,改变了农村消费习惯。由创业基地出面,包装物到快递有了议价权,从过去5公斤货,几十件单发8—10元甚至到15元,现在与快递年公司签订合同每件只有4元多,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水果包装箱子也是一次订购3-5万个,从6元多到现在4元多。
总之,乾县“互联网+村店”模式创业基地将用优质的服务连接城乡,用优质的产品惠及城乡;发挥销售人员合力改变城乡消费观念、生产者的理念;必然的颠覆传统的消费市场,逐步改变涉及产业链每个环节与参与主体。
(杨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