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1-24日,2017第十三届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在西安隆重举行。海内外众多著名院士专家相会西安,围绕“未来自动化”和“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两大主题,开展多场学术报告和专题研讨,为“一带一路”合作协同创新提供重要智库支撑。
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西安市长上官吉庆、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致辞。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何毓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联办驻港副主任谭铁牛,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哈佛大学教授FrankDoyle等国际专家学者出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管晓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本届会议主题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自动化”。4天会期里,谭铁牛院士、哈佛大学FrankDoyle教授、瑞典SekvensaAB公司创始人KristoferBengtsson教授、台湾成功大学郑芳田教授,特邀做大会主题报告;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们,围绕智能制造系统、智能楼宇、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能源系统等方面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分享自动化科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中的最新成就,共同推进科学研究和相关行业进步,提升该学科在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影响力。
同时还将举办“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音乐会,展现音乐与科学的关系,倡导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和相互启发。
据了解,“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是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分会举办的旗舰年会之一,在国际自动化领域具有极高声望和影响力,从2005年开始先后在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地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举办了12届。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乃全世界最大的国际学术组织,有40多万会员,是我国政府批准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唯一国际学术组织。
这次会议旨在促进我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研究者与国外同行专家的合作交流,提升我国自动化领域的研究视野和水平。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机器人和自动化分会(RAS)主办,西安交大和清华大学共同承办。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