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慢性病防控的领跑者

——记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邓峰

陕西科技报
  如果说没有一腔饱满的激情,就不会在医疗卫生系统留下他多年的脚步;如果说没有超凡的智慧和练就的一身硬功夫,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不会有一串串荣誉的光环和辉煌的今天。
  作为一名长期在卫生系统工作的医学博士,宝鸡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邓峰坚信,要早日实现城乡居民的“健康梦”,迫切需要开展相关领域研究,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尽快实现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
  这些年来,邓峰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组织完成的《蚊虫密度监测及相关传染病防控策略研究》项目,首次证实白纹伊蚊在宝鸡市大量存在,且密度较高,改变了以往认为白纹伊蚊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汉江流域的历史;首次采用多种病媒生物监测方法,持续、系统地对不同生态环境蚊虫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不同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的优选提供了参考;结合该项目研究结果,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防控乙脑等相关传染病的良好效果,为区域蚊虫相关传染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宝鸡市及12县区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过程中应用该项目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荣获201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主持完成的《宝鸡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干预及综合防控策略研究》项目,为陕西省首次以地市为单位开展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干预及综合防控策略研究,填补了陕西省内有关方面空白;首次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消除了非观测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增强了两组的可比性;将干预对象分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三类,针对不同人群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优于国内同类研究;采用倍差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健康相关指标变化差异,有效消除两组间的结构性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宝鸡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
  邓峰注重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有关政策与经济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同行认可,多次被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参会并交流学术成果。2013年应邀参加了第八届世界危险因素监测联盟(WARFS)全球大会;2014年作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唯一、陕西省唯一一位受邀到会交流论文作者,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卫生经济年会并交流学术成果,得到了会议主持人、原卫生部人事司司长、国务院参事秦小明充分肯定;2015年作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唯一一位受邀到会交流论文作者,参加了第十八届中国卫生经济年会,得到了会议主持人、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王禄生研究员高度评价;2015年被邀请参加第九届世界危险因素监测联盟(WARFS)全球大会,并做大会成果交流发言。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SCI论文10篇,出版专著1部。
  骄人的成绩与沉甸甸的荣誉果实从来就是属于勤于播种者。无疑,邓峰用他的不辞劳苦,默默奉献播种在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平凡岗位上,那么,他也必将是带领宝鸡疾病控制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收获者。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