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科学名家
中国核医学之父
  提起核放射,不少人闻之色变。而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世真的“核世界”里,放射性不再是危及人类生命的代名词,而是一把济世救人的“金钥匙”。
  1951年,王世真冲破重重阻碍回国,被聘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副教授。那时,他在核医学这个专业领域已经才华初露。短短两年间,他与同事合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在此之前,1946年王世真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药理学,半年后转入美国衣阿华大学化学系。在衣阿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王世真用核素示踪方法,成功标记了碳十四甲状腺素和碳十四门冬氨酸,其合成方法至今收藏在美国的国家档案局。
  在此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王世真忘我投身于我国核医学事业。
  1956年,我国制定了12年科学远景发展规划,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王世真亲手制定了这个项目的实施规划。
  同位素技术是核医学的核心内容,创办同位素应用训练班是我国核医学发展的第一步。王世真创办的1956年至1957年同位素应用训练班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批放射性同位素测试仪,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批放射性标记物,完成了我国第一批显影实验,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从事核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
  王世真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同位素中心实验室,第一个将同位素应用于人体,而首位被试者就是他自己。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目前我国县级及以上医院普遍设立了核医学科,总体规模达几千家,拥有数千台大型核医学设备,300多台国际顶尖的PET设备,逾万名资深技术专家。从北上广深到偏远山区,不计其数的患者享受到核医学的益处。近年来,我国开始为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核医学人才。

(科普中国)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