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将在全国投入使用,三年内实现全国覆盖:2017年秋季学期,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年级、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语文
帮学生重建知识体系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新教材在内容方式上有许多改进,最突出的是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书为“牛鼻子”,一步步改进语文教学那些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观念。
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3-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一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新教材力图帮助学生重建语文知识体系。新教材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目标、教学要点更清晰。新教材采取“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双线方式编排组织单元,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又保证把必要的教学要点按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
课文数量减少阅读量增加了
很多经典课文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在兼顾时代性的同时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与适宜教学。
新教材的课文数量有所减少,但阅读量大大增加,主要反映在课外阅读上。例如,新教材每学期增设“快乐读书吧”栏目,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二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至少读完《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童话书。
这也反映出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即课外阅读课程化。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一部分,以“快乐读书吧”为载体,让学生接触各类文体类型。某种意义上,新教材是主治不读书、少读书。
大幅增加古诗文篇目等内容
新教材备受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约占课文总数的30%。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132篇。选文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人诗作,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现。
这么多古诗文,小学生学习压力会不会很大呢?小学语文教材中适当增加古诗文,一是为文化传承,二是教学需要。不过,许多古诗文并没有作为课文,而是延展阅读内容。
新教材中增加的古诗文重在让学生背诵积累,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不能简单地用数量来衡量。
识字量“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与“人教版”教材相比,一年级新教材对识字量要求有所降低,由400个减少到新版的300个,口语交际的位置更突出。一年级主要任务是打好识字写字、学词学句的基础。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新教材体现出“多认少写”的编排理念。多认字,有助于学生提早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按照语文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1600个字里有800个字会写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全会写。新教材更突出口语交际的位置,既强调话题交际又重视功能交际,会创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突出应用性。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商量”,引导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如何向别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并学会用商量的语气。
历史
按“点”“线”结合编排减少死记硬背练习
如何改善“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现象?初中历史新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新教材在课后练习方面进行改进,减少了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需要机械记忆的题目,增加让学生赏析、分辨、比较、综合的活动,希望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并提升认识。
以涉及到《马关条约》的《甲午中日战争》为例,课后活动不要求学生复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条款,而是让学生思考:《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允许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投资。今天,外资也可以到中国来设厂,两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中,反映中国各民族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现代史中,介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到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增强民族凝聚力。
道德与法治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将法律规定生活化
新教材投入使用后,原有“品德”课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强调德法兼修。特点在于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从学生生活出发,将知识、观念、行为选择融为一体。编写时注意将法律规定生活化,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形成法治信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共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到社区生活、国家生活等方面安排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不同采用螺旋上升方式编排。小学六年级上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共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等。新教材注重法律知识向日常实践的延伸,强调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实践应用。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参与,提升学生正确判断选择和行动的能力。
其他册次教材也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据统计,道德与法治小学教材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