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科技群英传

为节能环保注入“航天蓝”

——航天六院11所动力公司总经理杨国华

陕西科技报
  “创新不是一句空谈,它是有前提和结果的。前提是得有‘料’,结果是得有‘用’。”谈起创新,航天六院11所源动力公司总经理杨国华略微思索后这样回答。源动力公司成立三年来,杨国华通过不断创新,拓展工程应用,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航天特色的节能环保之路。研制出的系列产品成功击败国际对手,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替代进口,起到了行业示范效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6年,杨国华被授予集团公司“航天创新奖”。
  创新:从“高大上”到“接地气”
  “一说航天大家就可能觉得‘高大上’,其实我们依托航天喷雾、燃烧、传热和系统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创造性地应用于节能环保领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是服务民生的最直接体现,是很‘接地气’的。”杨国华表示。他在实践中应用和再创新,推出了环保系列新产品,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做到了深度军民融合。
  为实现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工程国产化,他带领技术人员对SNCR脱硝喷射器进行攻关,克服经验缺、周期短等重重困难,综合利用喷雾、传热和力学等知识进行结构优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成功开发出适应电力锅炉和水泥窑炉的脱硝喷射器,解决了喷雾穿透深度小、冷却不可靠、混合效率低及磨损严重等技术难题。
  氨法脱硫是一种新兴的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能耗低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和钢铁等行业的燃煤烟气综合治理。面对客户的高要求,杨国华借鉴液体火箭发动机分区组织燃烧的优化设计思想,采用高精度数值仿真手段,带领技术团队创新性的采用“能量递减、逐级吸收”的工艺方法,提高反应效率,实现燃煤烟气的超低排放,这在国内尚无先例。
  目标:“专业治废,我们全包!”
  2016年初,源动力公司将目光投向工业危废、城市垃圾等固废专业治理市场,按照董事会的战略策划成立专门的固废事业部,并成功组织开发出垃圾等离子气化处理、污泥碳化装置等新产品和新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协同处理模式,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经我们改造后的燃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从每立方米2000毫克、1000毫克和50毫克降低到50毫克、35毫克和5毫克,完全满足国家超低排放的要求,同时实现了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杨国华说。
  然而,杨国华并不止步于此,他有更大的目标——“三废”治理整体解决方案。杨国华说,“如何实现从点到线的拓展,从线到面的覆盖,小到一个化工厂,中到一个工业园区,大到一座城市节能环保措施的全承包,从项目论证到最终排放整体达标,为合作伙伴解决问题,实现双赢或多赢,这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我们要让客户见证,专业治废,我们全包!”杨国华笑着说。
  杨国华用他的创新实践,带领源动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为节能环保市场注入一股澄澈的“航天蓝”。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