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区“产学研”合作助力脱贫
本报讯 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科技局积极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水保所、中科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延安大学等院校的支持,加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推广了山地苹果坑施肥水、豆菜轮茬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设施蔬菜日光温室吊膜栽培、甜瓜增甜技术,发酵床畜禽养殖综合技术,农业测土配方、双膜覆盖等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河庄坪镇万庄村、枣园街道庙沟村、川口乡枣园村建立了山地苹果试验基地,开展山地苹果坑施肥水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举行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水保所、中科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等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延安市现代农业和生态治理科技专家大院揭牌仪式。
与福建省农科院合作,在甘谷驿镇小张沟村示范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已建成黑毛猪养殖基地,生猪存栏500头。
从广西引进推广种植巨菌草,全区建立温室育苗大棚3座,种植菌草1000亩,解决了饲草短缺、人畜争粮的矛盾。8月24日参加全国菌草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现场会,4名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知名高校专家教授、相关部门领导、菌草产业扶贫企业负责人100多人参观了宝塔区南泥湾镇九龙泉菌草种植、李渠镇菌草青贮加工、枣园街道办温家沟菌草大棚育苗科技示范基地,推动了产业转型和精准扶贫工作,促进了菌草产业的发展。
在河庄坪镇余家沟村进行山地苹果营养钵大苗繁育技术试验20亩;引进示范种植黄精20亩,苦参50亩。
目前,全区已建成山地苹果科技示范基地4个,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个,农业科技培训中心2个,众创空间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引进、试验、示范西甜瓜、玉米、谷子、西红柿、红枣、草莓、大樱桃新品种110种,推广应用新技术26项。新品种、新技术的涵盖面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技术在产业中的贡献率达到58%以上;园区年总产值实现10亿元以上,为农户增加经济效益2.3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
(冯 宝)
华阴科协技术培训助脱贫
本报讯 由华阴市科技局科协举办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在罗敷镇乔营村开班。
乔营村肉羊养殖是该村的主要扶贫产业,此次培训结合罗敷镇乔营村实际,推进“造血式扶贫”工程的实施,培训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肉羊养殖的繁育、疾病防治及日常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
(郭云侠 朱银录)
后湾村贫困户入股享红利
本报讯 随着商洛市金丝源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胜前与潘沿路等后湾村28户贫困户资金入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三变”改革在清油河镇又迈进了一步。
为了解决后湾村28户无技术、无产业、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增收难题,后湾村包扶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扶贫贷款入股分红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办法。学院党委与商洛市诚信知名企业——金丝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和商南县农商银行达成共识,由农商银行为后湾村28户“三无”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资金50000元,入股到金丝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每户分红6000元,贷款本金、利息、风险、偿还等由金丝源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部承担,金丝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企业信誉的强大优势,确保入股贫困户每年有6000元稳定收入。
(郑生全 李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