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渡云海
高山草甸(野刺梨树)
景区夜景
双龙瀑之一
小木屋 编者按 素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一脚踏三省”之称的大巴山北麓陕西南大门安康市镇坪县,其辖鸡心岭为陕、渝、鄂交界点,也是中国版图的“自然国心”,由此镇坪的“国心之县”便闻名天下享誉神州!其境内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镇坪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镇坪水利人的不懈努力下,由该县飞渡河黄安坝旅游开发公司开发创建的飞渡峡旅游风景区,自2012年9月开工建设,2013年创建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15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旅游景区,2017年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的创建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旅游富民、绿色发展,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发飞渡“五绝” 项目带动发展
飞渡峡景区集天地之灵气万物之造化完美呈现大巴山的秘境,在时光与自然交互融合下,每处景致都表露出天才痕迹。以时间的名义,景区有“春花、夏草、秋叶、冬雪”之美;以自然的名义,有奇潭、怪石、飞瀑、草甸、云海之“飞渡五绝”。
飞渡峡云海奇特壮观,既有牛背山云海的变化莫测气势恢宏又有贡嘎雪山的招牌绝技“日照金山”;飞渡峡林海宁静深邃,既有雄霸一方的豪气又兼具英雄主义浪漫情怀,是大自然深藏在巴山深处的奇异恩典。
飞渡峡景区位于镇坪县曙坪镇阳安村,是镇坪旅游兴县的产业龙头,安康市巴山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在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开发中,飞渡峡景区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有效带动了项目辐射区快速发展。
一是带动投资。景区有力带动了镇坪旅游发展和曙河旅游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代安仙谷、林河景区、南江湖景区启动建设,联合腊肉小镇、大树村花海、桃园村民宿等重大旅游项目已经启动,景区项目辐射的曙河区域已经成为全县投资力度最大、招商项目最多的区域。
二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景区附近板栗、猕猴桃、蜂蜜、野菜产品大幅增加,农业组织化程度快速提升。去年以来,景区邻近的3个村新增生猪产业协会2个,养蜂产业协会3个,蔬菜产业协会1个,冷水鱼养殖基地2个。
三是带动服务业发展。项目区农家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目前阳安村农家乐达26户,联合村已经形成产业集群,景区项目的辐射区已经是镇坪县农家乐集群化发展最强、农民增收最快的区域。
四是带动贫困群众致富。景区对曙坪镇6个贫困村480户贫困户配股分红,户均配股7300元,年均分红584元/户,2015-2016年两年已经兑现分红56万余元。
五是带动就业。旅游旺季聘用当地富余劳力60余人,其中贫困户8户,五保户1户。
六是带动生态保护。景区旅游消费带来的生态实惠,让广大农户对“绿水青山就是金银山”有了直接体验和切身感受,形成了广大群众和基层组织保护生态、建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项目辐射区的生态保护意识空前提高,生态保护全面强化,整个曙河流域的建设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建设巴山秘景 撬动探秘旅游
飞渡峡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密集组合度高,草甸、森林、瀑布、峡谷、云海等多种旅游资源富集于此:一是高山草甸广阔,生态感受冲击力极强,连界陕渝约300万亩;二是水景优美,飞瀑流泉,曲水碧潭,堪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最佳观水景区;三是生态丰富,名木古树繁多,是大巴山森林秘境;四是云海奇观,景区内出现云海机率高、景象极其壮观;五是气候条件好,植物垂直分布明显,可以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赏雪。
近年来该县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旅游富民”号召,以建设巴山秘境景区,撬动探秘旅游市场为目标,极力打造长寿之乡探秘游——中国大巴山秘境旅游目的地。
一是高度重视。景区建设持续5年列入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2017年度全县重点项目清单,明确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责任领导,县水利局为重点责任部门,飞渡河黄安坝旅游开发公司为直接责任单位。在飞渡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中,县政府分管领导两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创建目标,强化任务落实,把创建工作列为县政府督查室重点督办事项,多次开展督促检查。县水利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相关股室负责人经常性深入景区检查指导创建工作,有力推动了景区持续提升水景建设和水文化开发。
二是大力支持。自景区2012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水利局累计协调政策项目资金3500余万元,财政信用担保贷款900万元,支持景区内的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了景区快速开工建设、按期实现创建目标。为改善景区发展环境,2013年至2015年,县上投资6000余万元,全面建设改造县城到景区旅游公路35公里,为景区开发经营和达标创建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2015年,全面完成了景区以内的旅游道路、景区以外的旅游公路安全防护工程;2017年,又进一步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实施旅游公路绿化工程,全面提升了县城到景区旅程品质,为景区的深度开发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优化环境。在景区开发建设中,县上全面加强政策环境的保障工作,各项合法手续快速办结,有力支持了景区建设如期开工,顺利推进。支持景区与所在区域护林站联合巡逻,有效提升了景区管理的工作效果;在景区所在流域,强化推进河长制管理,保护河道生态,为景区内外的水生态建设建立了强大的管理机制,为景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基石。在全县交通干线全面配套旅游导览标识,为游客进入景区提供了良好服务。
景区前景可观 旅游富民强县 展望未来,记者对话镇坪县水利局长杨立刚。杨局长称,景区创建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下,按照规划先行重点开发“体验性生态消费”和“生态文明科普”项目,目标是建设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总面积54平方公里,功能分区为三个亚区,按三个阶段推进建设:第一阶段建设飞渡峡山水谷地,重点开发山水游览项目;第二阶段建设麦渣坪观光产业园,重点开发休闲度假项目;第三阶段建设高山草甸,重点开发运动健身项目。
在创建工作中,景区始终把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相关标准作为工作指南,通过创建工作强化标准意识、规范意识,有力提升景区建设管理与经营开发水平。
景区建设重点突破飞渡峡山水谷地,累计投资8956余万元,开发形成了飞渡瀑布群、钵钵潭、城墙崖等主要景点9个,建设服务区1个、星级宾馆1个、别墅群1个、森林木屋体验区1个,篝火广场1个、拓展训练中心1个、露营基地1个、旅游步道16公里;导览标识体系、安全防护设施全面配套。启动实施智慧景区建设工程,目前已经完成电子门禁系统,实现网上售票;规划建成了青少年森林体验基地和拓展训练中心,游客娱乐与生态科普功能大幅提升。麦渣坪亚区开发已经完成规划设计,目前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招标,正在实施。
景区管理强化机制创新。在创建工作中,景区持续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在水景开发上加大投入,新建的森林湖畔木屋等服务设施充分发挥了水利景区的水景优势,有效弘发出了强大的水文化魅力。通过创建工作,重点在景区管理、宾馆经营、景区营销上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景区形象,改善经营管理,进一步强化管理层与一线员工的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的系列制度13项、卫生管理制度2项,服务管理制度4项,应急预案4类,其他各类管理办法及规定9项。在具体工作中,强化制度落实,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经营效益。
今年6月中旬水利部专家组一行7人对镇坪县创建飞渡峡国家水利风景区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价,专家组对景区的创建申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景区资源独特,生态保护完好,管理体制顺畅,景点打造亮点纷呈,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到位,申报资料基本齐全,真实可靠,具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申报条件。
景区旅游营销以西安、重庆、襄樊为半径,形成基础客户群。目前巴山旅游联盟已建立运行,飞渡峡景区是主要牵头单位。景区同时与西安、重庆、四川达州30余家旅行社、自驾游俱乐部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同程等主流旅游电商形成了电子商务合作。景区宣传,在西康、西汉、安平、奉巫高速公路和安康高客站等重点区域,设置了大型户外广告牌。2016年,景区接待游客达到40余万人,年度总收入835万元,利润162万元。我们期待并有理由相信2017年景区带动生态文明科普、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效益和拉动体验性生态消费的经济效益将再创历史新高,镇坪县飞渡峡景区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单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