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倪光南出生于宁波镇海。1956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1961年毕业后,倪光南被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从此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刚到所里,他便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计算机“119机”。
1984年10月,顺应改革浪潮,“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这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倪光南受邀出任公司总工程师。任职期间,他主持开发了联想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和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明联想汉卡,被认为是倪光南一生做的最漂亮的事情。汉卡插入个人电脑,中国人从此再也不会因为看不懂英文操作界面,而被排斥在信息革命的大门之外。“当时中国有一个说法,因为汉字很难进入计算机,很难处理,所以就是说汉字会拖中国计算机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后腿。甚至有人认为要用拼音来替代汉字,这可是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大问题,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后来倪光南这样回忆道。
从1994年就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起,倪光南就极力呼吁中国要发展自己的IT核心技术,特别是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现在CPU领域,基本上是Intel、AMD等外资公司的天下;而在操作系统领域,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更是占据着中国95%以上PC机的市场份额。
2017年5月,倪光南发文建议停止采购和使用“win10政府版”。“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勒索病毒的入侵就是一个例子。自主可控是网络安全的前提,作为互联网大国,首要发展的就是基础软件,比如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他表示,“在技术上,国产操作系统和微软等操作系统是同等的”。
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未来,倪光南充满信心,“现在,我们正在研发一种能够有安卓生态环境的桌面操作系统,让手机App也能在电脑上使用。以此补足我们的生态短板,以期在未来取代现有的操作系统。”
(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