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出台了被称为“陕九条”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硬措施”。今年9月20日,“陕九条”推行整一年,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如何?“陕九条”给全省科技工作带来哪些变化?取得了怎样的成果?陕西省政府召开例行政策吹风会,邀请科技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解读“陕九条”一年来的执行情况。
形成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政策环境
“陕九条”出台一年来,在全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通过“陕九条”的实施,我省已初步形成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孙科介绍,“陕九条”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发推动科技成果在我们陕西开花结果,这9项政策特点明显,一是推动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科技成果权属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困扰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问题,“陕九条”提出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自主转化科技成果。二是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三是产学研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建立推动人才和成果共享;五是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陕九条”出台一年以来,省科技厅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军民融合、搭建平台等方面都出台了具体的配套细则。省教育厅为了落实“陕九条”制定了陕教十条;省人社厅进一步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下放了职称评审权利,各个部门的政策合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陕西省先后有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制定了落实“陕九条”的管理办法。
专利授权量增速全国第一科技企业2万多家
西安交通大学张胜教授在评估“陕九条”实施一年的效果时指出,解决了我省科技成果转化长期存在的四大问题: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积极性不足问题,市场不能确定科技成果价格的问题,缓解了中试难问题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瓶颈。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在这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一是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考核,扩大奖励覆盖面,加大对投入未达标的企业处罚力度,2015年企业研发投入达187亿元,首次超过了科研院所和高校。二是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科技厅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采取双向补贴的方式,支持企业吸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向企业转化成果。三是加快培育瞪羚企业,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打造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目前我省中小型科技企业有2万多家。四是探索总结并积极推广“一院一所”模式,依托30家单位重点开展试点示范,已经孵化企业250多家。
“陕九条”带动全省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增强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2016年全省获得专利授权量达到48455件,同比增长45.3%,增速在全国排在第一位。同时近年来,省科技厅举办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搭建一批创新创业平台、设立一批创新创业基金。2016年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单位累计获得科技贷款4800万元,获得创投机构投资超过10亿元。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