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科技群英传

“迅速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装置的发明者

——记延安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医生马慧

陕西科技报
  生活中,当有人发生心脏骤停时,最有效的抢救办法是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然而在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心肺复苏时,因受限于种种原因,例如气道困难,医生技术水平差异等,很难避免将气管导管置入食道,延误抢救时机。最近,我省手术麻醉科医生马慧发明的一种迅速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的装置,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马慧系延安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麻醉医生,毕业于西安医学院麻醉专业,从事手术麻醉工作8年,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实现了工作多年来医疗零事故、零差错,是患者心中值得信赖的好医生。业余时间里,本着心系患者的无私精神和心怀医学的求实品质,马慧立志创新、潜心钻研,经过百余次失败实验,自费发明了两项国家级的专利,一种是能够随时注入麻醉注射液的导尿管,一种即此次获奖的能够迅速判断气管内插管是否成功的装置。
  最新数据显示,医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20-140/10万人,但生存率仅为2%-11%,在医院内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也只有12%-22%。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治,其中心肺复苏尤其是气管内插管术操作的正确性对抢救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判断气管内插管成功的方法包括听诊法、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但是非医学急救专业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马慧发明的这种装置巧妙利用人体气道有气体往返,食道无气体往返这一生理原理设计而成,由一根细小的软管和一个微型光/声感应器组成,其中,软管直接接在插管上,软管末端连接感应器。使用时,急救人员只需压迫已插管的患者胸腔进行判断,如果插管正确,感应器即会在气流的冲击下产生光/声,反之,插管失败,整个判断过程只需1到5秒。
  临床实验证明,此装置不仅可用于急救场合提高急救成功率,且适用于任何需要气道管理的状况,例如患者需气管插管全麻时;急危重患者需气管插管进行呼吸管理;紧急适应症包括心跳骤停、严重缺氧或通气不足、气道阻塞等。基于该装置操作简单,判断及时准确,造价成本低廉等特点,不仅可用于院外急救及医疗机构使用,亦可为军事战地急救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目前,该项发明已经成功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实用专利,并在不久前获得了国家级科技创新奖——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该奖项全国仅20人获奖),实现了陕北地区麻醉器械创新创造领域的“零突破”。同时,该专利还被全国最大的麻醉设备耗材生产厂家驼人集团购买了15年的生产权,今后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投入使用,为促进我国相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芸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