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名家

“钢铁院士”崔崑

陕西科技报
  《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由一位耄耋老人以6年之力,在电脑前独自敲打而成。他就是崔崑。
  崔崑年少时,家乡济南被日寇占领,燕京大学毕业的父亲毅然离开被日本人接管的洋行,携全家回到老家济宁,并鼓励儿子离开沦陷区,到大后方去继续读书。1944年,崔崑考入西迁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1948年留校任教,随后与钢铁结缘。1958年,崔崑被公派前往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钢铁专业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两年的留学生涯让他将特殊钢定为日后的研究方向。
  1960年,崔崑学成回国。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崔崑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买不到仪器设备,就带着同事们自己动手做。4年后,终于建成了装备比较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
  1981年至1991年,崔崑连续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他还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研制成10种新型模具钢,6种列入国家推广计划,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高校院系调整中,武大机械系并入华中工学院。1981年,崔崑领导的华中工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成为全国高校该学科首批6个博士点之一。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他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
  “崔老多年来用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师生树立了榜样。”崔崑的同事李德群院士如此评价。

(程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