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报警也要有理智

陕西科技报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寻求法律保护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在普通百姓眼里,法院、政府、甚至各种公务部门离他们很远,“有困难找警察”牢牢扎根于群众心里。
  有位大姐去派出所寻求帮助,请求民警帮她查友人的个人信息,当民警告诉她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能随便查询时,大姐对怒怼道:“那要你们干啥?你不如回家带娃!”有人端着一盘剩菜,前来报警,因顾客吃饭时牙齿被菜硌掉,要求赔偿,双方因理赔未达成协议,而闹到派出所报案。还有失恋的小伙子认为前女友会杀他,希望民警24小时保护他。有人质问户籍警:“你们为什么不二十四小时上班?”更有甚者,因为丢了钱包前来报警时以自己是纳税人要挟立刻调查。
  警力是极为宝贵的公共安全资源,110报警服务平台、公安局、派出所多年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然而大量的非警务类求助、无效报警等一般求助严重挤占了有限的公安接警资源和处警力量,影响处警正常运行。
  今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非警务报警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涉及违反各类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违法行为的举报,涉及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投诉,涉及经济、家庭、邻里、消费、劳资、宅基地等纠纷,涉及水电气暖、开门开锁、扶助救助、法律援助等一般求助,涉及对法律、法规、政策和对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有关业务的咨询等非警务报警事项,可以直接推送转接到12345便民服务平台或有关社会公共服务热线,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或者由110报警服务台告知群众拨打有关社会公共服务热线进行反映和处置。
  广大群众应知晓110报警服务台与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的职能分工,按照轻重缓急选择合适求助渠道,减少因一般求助产生对公安警力资源的占用。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