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航天技术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副院长 侯晓

陕西科技报

  十九大报告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是我国走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有幸作为十九大代表,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深深地被报告中洋溢的高度自信和责任担当所震撼。
  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就航天来说,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代航天人自主创新,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建立了完整的航天技术研发体系。几十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薪火相传,研制成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导弹武器,为我国国防建设、为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大量优良装备、先进技术和产业化项目。
  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我国是后来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具备了现代航天技术的研究基础,拥有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某些领域的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与习近平总书记建设航天强国的要求相比,与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航天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不能因一点儿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能因暂时落后于人而妄自菲薄。我们要高度自信,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能力,瞄着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敢于向世界最前沿冲击,使航天科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航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真正的先进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依靠自我创新,需要多领域、多行业的密切合作。多年来航天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航天业内的努力,更是依赖了全国许多高校及其他行业的技术人员的鼎力相助。陕西有多家航天企业,有大量的研究院所和高校,拥有大量优秀的科研人员,有必要、有条件也有能力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促进航天技术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同时,促进陕西经济的进步,促进在陕企业科研力量和人才的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