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血栓 1945年,辛格发现进行扁桃体切除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止痛时会出血,从而推断阿司匹林可影响凝血。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范恩首次揭示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机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一般来说,阿司匹林的“效果”与剂量有关:小剂量(75-300毫克/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中等剂量(500-3000毫克/天)具有解热镇痛效应;大剂量(超过4000毫克/天)则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需要注意,胃肠溃疡、哮喘、缺铁性贫血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
米索前列醇引产 米索前列醇可以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所以之前常作为胃黏膜保护剂使用。但之后的临床观察发现,米索前列醇对各个阶段的妊娠子宫都有收缩作用,所以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于引产以及药物流产中。
雷洛昔芬抗骨质疏松 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常会用到一种叫做雷洛昔芬的药,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它最初是作为避孕药上市,因避孕失败率较高而一度备受冷落。但随后的临床观察显示,雷洛昔芬在骨脂代谢方面有拟雌激素作用,与钙剂合用能降低骨质流失,能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所以,现在常作为更年期后女性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冯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