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名中医杨利学:警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陕西科技报

  骨质疏松是一种日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且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许多患者因此致残,部分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存活者也会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概率超过9%,并有每年增高的趋势。
  脊柱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频率最高的部位,男女性发生比例为1∶2。年龄50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成倍增加。对于骨科医生而言,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并发症问题往往比骨折自要严重得多。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常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减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临床表现,因此无论骨密度是否达到标准,只要有过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
  脊柱骨质疏松的一般临床表现为①身高减低和驼背畸形;②腰背痛,有时放射到臀部、大腿后侧及肩部,甚是全身性痛。对于骨科临床医生来讲,骨质疏松致脊柱骨折可以分为①急性/亚急性单节段骨折;②不稳定性骨折;③(多发)骨折,椎体进行性或者缓慢性塌陷,矢状平衡及姿势平衡的丧失;④并发狭窄和神经压迫的椎体骨折。这些通过影像学检查皆可以确诊。
  新鲜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最初阶段都是局部剧烈的背痛,甚或随呼吸产生剧痛,一段时间后,疼痛会缓解,但负重后产生的局部疼痛仍然存在并加重。
  治疗和预防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病人往往年龄偏大,且大多数都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使手术治疗的风险性大大增加。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国内开展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新手术疗法,可缓解疼痛,稳定骨折,恢复椎体的高度,减少脊柱的畸形。
  对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微创手术者,传统治疗方法可选择手法复位卧硬板床休息,渐可佩带支具下地活动。使用药物降钙素、阿法骨化醇或双磷酸盐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对绝经后的妇女,还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雌激素,防止骨量丢失。中成药可选择补肝肾、强筋骨之品治疗。
  预防该病发生是延缓骨质疏松发展的最好方法,措施包括戒除烟酒,治疗相关疾病,建立起良好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并非医学界的难题,首先,应保持足够的体力活动。至少坚持每天30分钟,每周3-5次的体育锻炼。还要尽量从食品中补充钙质,扩展食物种类,多食含钙食物,如菠菜、韭菜、蘑菇、动物肝脑、鱼类、骨汤、牛奶等。其次,是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
  杨利学,陕西咸阳人,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医院博士后导师,中共党员。陕西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三秦人才”,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陕西中医药大学十大名医、骨伤专业学术带头人、骨伤教研室主任、颈腰椎病研究室主任、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长期从事骨伤专业医、教、研工作,对骨科生物力学颇有研究,在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颈肩腰腿痛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脊柱损伤及脊柱疾病。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委、骨伤分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医学会脊柱学分会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理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
  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1篇,获国家专利一项。主编高等中医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参编高等中医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9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