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是国家5A景区——西岳华山所在地,是一座新兴的风景型旅游城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南依秦岭,北邻黄渭,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4镇2办114个行政村。现有耕地30余万亩,农业人口18.7万人,农业总产值11.3亿元,一产增加值6.05亿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小县(市)。现有贫困村4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703户,产业脱贫户1635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华阴市农业局以发展脱贫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为支撑,累计培育村级经济组织128家,覆盖92.1%的村,其中贫困村实现了产业全覆盖。特别是产业扶贫技术服务“百日大行动”开展以来,他们更是高度重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突出“精准”二字,坚持思想认识、工作措施、服务指导“三到位”,确保产业脱贫户技术服务全覆盖、每个群众都能掌握1-2项生产技能,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致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备战不应付
一是明晰产业发展重点。紧扣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这一根本,按照省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华阴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建设需求,结合林下经济和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确定了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转变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日光温室、设施大棚、甜柿子、红提葡萄和香菊“五大”优势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二是强化脱贫产业发展。按照产业全覆盖和长短结合(长,即长期产业,为村级脱贫产业,贫困户可长期持久分红,长期致富;短,即短期产业,为市域优势企业联动,三年内贫困户可取得分红,实现脱贫)的要求,采取政府+村支部(村委会)+企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大力发展村级脱贫产业,开展市域优势企业联动模式。截至目前,全市贫困户产业脱贫通过企业托管实现全覆盖。三是健全技术服务工作机构。建立了华阴市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公开服务电话,方便群众联系。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紧密配合、主动担当,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四是组建精干技术服务团队。从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了由21人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农技、农机、种子、植保、林业、畜牧等65名专业人员组成的9支技术服务小分队,集聚辖区内新型经营主体、持证职业农民、农村能人等各方力量组成的2支农村能人土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全方位、无缝隙听从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调遣,随时随地为产业脱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规范技术服务流程。下发了内装产业技术服务明白卡、挂图、实用手册、致贫困户一封信等内容的产业脱贫技术服务资料袋,制定了指挥中心运行流程图、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明确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建立了干部联镇包村制度,明确了从领导到同志的工作职责,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为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调研不马虎
为了切实走进民心、帮出成效,农业系统114名技术骨干,深入全市所有村,走村入户,摸清技术服务最新需求。一是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交流沟通,探讨村级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技术服务需求。二是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想什么、思什么、盼什么,详细了解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计划和技术需求,拉近和群众的感情。三是全方位宣传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平台,向贫困户详细讲解产业脱贫技术服务明白卡使用方法和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服务内容、工作流程,使服务平台真正为群众技术需求服务。调查工作结束后,他们将村级和贫困户产业技术服务需求进行分类,逐村建立台账,登记造册,整理归档,做到了专人负责、专柜储存,确保技术服务精准到位。
精准施策不懈怠 他们以村组和贫困户为单元,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对114个村和1635户产业脱贫户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服务计划和技术指导方案,坚持个别指导和整村推进相结合,“洋专家”和“土专家”相结合,课堂培训和现场实训相结合,按照技术“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帮扶到田”的总体要求,创新技术服务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深入田间地头、大棚圈舍,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服务和套餐式服务,确保产业脱贫户掌握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同时,华阴市农业局立足长远,坚持把服务村级产业作为产业脱贫技术服务的重点,围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使村级产业真正成为脱贫产业、致富产业,使贫困户家家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
精准服务暖民心
从技术培训到技术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出击,培训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诠释了农业人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真挚的为民情怀。自产业脱贫技术服务百日行动开展以来,他们共接到贫困户报警11起,开展整村推进111村,技术服务120场次,服务产业脱贫户2692户,印发小麦、花椒、核桃管理等技术资料、挂图三万余份,编印华阴市产业脱贫培训资料4000余本,出动产业技术服务车辆140余车次,印发简报十四期,网站刊登信息40余篇,做到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确保群众忧心而来、满意而归。如地处秦岭北麓的华山镇秀峰村,花椒是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10月份以来,该村出现大片花椒染病死亡情况,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后,立即组织专家多次亲临现场,调查取证、采土化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有效解决了花椒染病死亡问题,保住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命根子”。再如地处三门峡移民库区、二华排水干沟南侧的罗敷镇桥营村,采取村支部+贫困户的模式,计划建设20个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带动30余户贫困群众。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不当,11月初,6个大棚的西红柿相继发病,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接驻村工作队报警后,立即派出农技小分队挑灯夜战现场诊断,第二天又专门联系渭南专家,与该市专家服务团成员、大棚管理土专家三方会诊,按照“医生”田间就医、“土专家”临床管护、“洋专家”答疑解惑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如今,桥营村的大棚西红柿长势良好,有望1个月内上市销售。
精准服务长效化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发展产业,技术服务是根本,只有坚持举农业系统全员之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上下左右联通互动,才能突破产业技术服务的关键和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华阴市农业局将始终坚持把“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统筹工作力量,加密服务频次,最大限度发挥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力促脱贫产业增效、贫困群众增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市人民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马楠 本报记者 王卫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