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岳正刚考入陕西中医学院,习修中药学。他为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而震撼,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五千年祖国医学文明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是我们民族的精粹。当时,国家提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决策,他敏锐地感受到这一机遇,深感自己学识上的短浅,开始了继续深造之旅。
先后在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空军军医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求学或从事科学研究,他师从我国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吴立军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石建功教授,著名药理学家梅其炳教授,著名中药资源学家段金廒教授,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他把全部精力都用于中药及天然药物基础研究。
2010年博士毕业,他拒绝了导师让其留校,父母让其回乡的请求,选择到空军军医大学工作,作为当时唯一一名参加文职人员面试的博士,空军军医大学干部处的领导问他,为什么愿意放弃别的出路,选择待遇并不高的文职人员工作?他坚定地回答,他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新药研究,空军军医大学能给他提供梦想实现的舞台。为了这个爱,他在这一职位一干就是四年,深深地濡染了军人身上那种面对任何危难绝不退缩的独有的品质,参与完成了多项重大攻关课题。
但是,中医药的传承使命使岳正刚的命运再次转折。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来自母校陕西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对他说:“七药是陕西秦岭特色资源,是需要深入挖掘地宝藏,现在我们面临着许多草药无标准、物质基础不清、药理作用不明确的问题,希望你能利用自己的学识,担起这一研究重任。”他再三思考,毅然辞掉了军大的工作,放弃了企业的高薪诱惑,国内某一名校的邀请,回到母校工作。开始了每天沉浸于中医药古籍、穿梭于秦岭山脉、求教于民间草医的生活,细心辨认每一种植物,耐心听取每一名医生的经验,遇到重点难点详加记录,回到图书馆认真与古籍记载对照求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秦巴中药在心脑血管、肿瘤及风湿骨痛方面具有独特疗效,提出以物质基础研究为核心,以药理作用评价为前提,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提升秦巴中药质量标准,有效服务于中医临床使用之思路,开展系统性地科学研究。对数种秦巴特色药材深入挖掘,从中分离鉴定了220多种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药理评价。他的研究成功了,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等课题的资助,研究结果为秦巴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陕西医药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气候环境的变化、滥采滥挖,中药野生资源保有量逐年下降,许多药材的濒危等级逐年提高,面对这一严峻问题,岳正刚提出了“开发中药,保护先行”的观点,开始探索“野生驯化——种质育苗——科学研究——开发利用”的策略。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他满怀信心,在这条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