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们快乐地享受着导航系统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生活时,火箭军工程大学刘志国教授,有的却是太多的牵挂。为了导航系统显神威,他在艰难的跋涉中,付出了多年的时光,还有他的全部心智。
刘志国第一次接触的科研项目就是国家技改重点项目——“激光导引头半实物仿真系统”。系统研制必须解决弹目视线高精度控制、光斑大小和能量大范围实时控制以及复杂战场环境的精确模拟等难题。针对长期以来将激光器、衰减器、扩束系统等仪器组合使用存在的光轴调节难、稳定性差,动态衰减控制指标低,杂散光屏蔽效果差,系统标定难等问题,创新设计并研制了一套集激光生成,光路折叠,固定衰减,高动态伺服可控衰减、可控扩束,逃逸光消光处理于一体的小型化程控激光器系统,解决了伺服控制高动态一体化程控激光器系统优化设计集成的瓶颈问题。
激光目标模拟的精度是激光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针对激光目标模拟空间建模负责、标定困难等诸多难点,提出了一种复杂空间方位建模和多源误差补偿方法,创新提出采用基于参数辨识的仿真设备动态误差建模方法和误差传播模型,实现了弹目视线运动的精确建模;大面积漫反射屏是激光目标模拟中另一个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漫反射屏关键工艺控制规范,提出了漫反射屏混合误差标定方法,实现了目标特性的逼真模拟。最终研制了一套总精度优于0.5毫弧度,由二维定位反射镜、漫反射屏、目标运动控制模型组成的弹目视线运动控制系统,解决了弹目视线运动高精度控制的难题。该项目系列成果已交付航空、航天、兵器和院校等应用单位使用,推广经费900余万元。
在导航技术领域,刘志国从2005年开始对卫星复合导航技术进行研究,随着高动态飞行器的研制需求,后来投入到高动态飞行器导航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高动态条件给接收机研制带来的困难,完成了高动态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及解调算法的研究;基于高动态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接收天线、卫星导航开发平台构建了闭环仿真试验系统,验证了接收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卫星导航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多信息源强跟踪联邦滤波组合导航定位体制和改进的故障检测与隔离方法,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惯导/卫星超紧耦合导航技术方面,将惯导/卫星信息融合的结果引入到卫星导航的锁相环跟踪环路中,辅助载波多普勒频移的估计,将经过修正后的锁相环估计出的载波多普勒值引入到延迟锁定环辅助锁定伪码延时,最后将融合后的信息实现对惯导的修正,通过试验验证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取得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努力。刘志国以沉静的气质和深厚的积淀,以导航事业为重,无悔付出。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