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166户53766人,但在去年底他们就实现了7486户28243人脱贫、54个贫困村退出,获评全省脱贫攻坚绩效考评优秀县;全省市际间交叉检查二季度排名48,渭南市第4;三季度全省排名65,渭南市第3。其创新实施的“党支部+”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了陕西省委的充分肯定,并被渭南市委、市政府作为“蒲城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蒲城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优异成绩。
12月12日,“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就走进了这个素有中国“酥梨之乡”“将相故里”美誉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蒲城。追寻该县全体党员、干部奋战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足迹、探寻“党支部+”产业扶贫模式取得成功的先进经验,宣扬脱贫攻坚工作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亲身感受脱贫前后群众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在蒲城苏坊镇党定村田间地头召开这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也吸引了不少群众的关注,在听完蒲城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情况介绍后,蒲城县张毅锋县长和该县扶贫办、住建局主要负责人与参会记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张毅锋县长说:“党支部+”产业扶贫模式是以“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变改革+贫困户的产业脱贫致富模式。全县269个行政村都成立了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由党支部牵头建立产业脱贫示范点,每个示范点至少带动10户贫困户,以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一村一品”,带动贫困户发展规模连片种养业。今年全县共整合涉农及扶贫专项资金3.4亿元,改过去的“拨款”为“投资”,按每村30万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投入各村验收合格的产业示范点,投资本金由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持有,收益归全体村民共享。收益后,首先保证贫困群众分红,剩余部分留给村集体,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扩大产业发展,推动“输血”与“造血”同步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247个“村党支部+”产业示范点,共拨付资金8130万元,带动贫困户3889户13130人,通过强村带弱村,集中打造出了苏坊镇移民产业园、洛滨镇马湖村怡农食用菌产业园等扶贫产业示范园;为11210户贫困家庭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453万元,其中3330户“菜单式”自主发展产业贫困户全部落实就业。总投资2.7亿元的22个集中式光伏基地可带动5400户贫困群众,每户年分红预计可达3000元;财政注资3912万元成立了129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还与商业银行达成合作协议,为有志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4562万元、惠及1457户,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脱贫工作的长足发展。
“我有脑梗,媳妇还是严重贫血,两个娃上学也要花钱,一家四口人的经济来源就靠我一个去挣,由于缺资金、没技术,种地也挣不下啥钱,日子过得艰难的很。针对我家的实际情况,村上就把我安排到村集体的大棚里干活,在这儿,县上的农业技术专家手把手教会我大棚瓜菜的实用技术,去年又免费提供两座大棚让我发展,现在一年的收入能达到6万元,”45岁的苏坊镇党定村村民牛新团说。苏坊镇党定村第一书记郑杰告诉记者,老牛通过大棚种植已经脱了贫,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向村上提出了想再增加两座大棚经营的想法,现在的老牛已经是朝着致富奔小康的路在走了。据郑杰介绍,自党支部+产业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党定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及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和产品销售。先后协调贴息贷款105万元,建成日光温室66座、无支架大棚32个、优质葡萄园150亩,年产值300万元。
在和该村第一书记郑杰的谈话中,记者得知,党定村及周边一些村有着多年养殖奶山羊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据党定村党支部书记胡宏社介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党支部经过积极的调研,探索出了“党支部+党员(产业大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村上和产业大户共同联手共建养殖园区,以5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贫困户土地50亩,争取到项目资金10万元,硬化了道路、接通了水、电,建起了这个四通奶山羊养殖园区。村上4户养殖大户投资60万元,建起了4栋标准化羊舍和青储池等功能设施,大户平均每人养殖奶山羊100多只,每栋羊舍可以带动3户贫困群众。
胡宏社说:“为了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村上搭建了奶羊养殖小区这个平台,就是要贫困户通过劳动来获取报酬,不断增加他们的收入。像83岁的石树功一家,本来都应该是社会兜底的贫困户,为了使其脱贫,村里为他免费提供4头山羊,每天还及时到他家收羊奶,至少保证他家每天能收入30元,充分激发了广大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同时,为了保证贫困户的根本利益,村上还与富平红星美羚乳业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以每公斤4.5元的保底价格收购羊奶,这就为奶农解除了销售环节的后顾之忧。目前,养殖园区已经带动辐射了30多户贫困户,个别贫困户也把羊带回去散养。现在,园区已经开始发展羊粪肥料等相关下游产业,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增加了园区收益,为园区下一步走向绿色循环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在养殖园喂羊的党定村二组贫困户王公民今年50岁,家里2口人,过去就靠种地和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一年下来才有几千元收入。进了养殖园区后,水电、羊舍都不要钱,还能时常得到镇上的畜牧干事和养殖大户的技术指导,现在他在这里养了26只羊,都是通过直补金购买的,16只大羊、10只小羊,羊奶一年就能收入3万元左右,赚到钱后,今年又新盖了房子。“以后会过上好日子的!”憨厚的王公民喜滋滋的说。
“路是躺倒的碑,碑是竖起的路”,一条路就是一座碑。近年来,蒲城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整体工作,他们经过不断调研探索、开拓创新、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具有蒲城鲜明特色的扶贫之路。“党支部+”模式,被省委肯定、渭南推广,健康扶贫“六个一服务”和“五重保障”模式为渭南乃至全省提供了有益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全县上下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更是凝聚了80万蒲城人的向心力。如今的蒲城农村面貌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蓝了、山绿了、路宽了、村靓了,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越来越浓,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的渴望和干劲也越来越大了。
据张毅锋县长介绍,按照中省市的总体安排和要求,该县积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反馈问题和“四率一度”提升,下足“绣花”功夫,逐项落实、整改,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冬季大会战。切实抓好产业落地、兑现各项扶贫政策,以实现年度退出贫困村22个、脱贫6500人的目标任务为重点,扎实研判,确定2120户、8365人稳定脱贫,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渭南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明年,我们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那就是,计划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张毅锋县长信心满满的说。
(本报记者 赵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