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报道
一曲扶贫歌满怀爱民情
——澄城县科学发展多元化产业倾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和指标。近年来,澄城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要求全县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识别,围绕中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聚焦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的宏伟目标,立足“八个一批”,扶贫扶志,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从深入推进“三联三包”工作及全县163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抓起,以产业扶贫为根本,找准穷根,分类精准实施。探索创新的“支部+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光伏+贴息+贫困户”分红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贫困户”互助运作等六种产业扶贫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打造了澄城产业扶贫的新亮点。
  12月14日,“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走进了地处渭北旱塬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澄城。20多家新闻单位、30多位记者在这里全面了解了澄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也亲身感受了贫困户脱贫前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和治本之策”。澄城县县长白泉朝经常强调。
  说到澄城县产业帮扶给贫困户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49岁的冯原镇马村农户成全民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告诉记者:由于过去打工造成的腰椎病,我干不成重活,6亩薄地一年也仅能收入2000多元,由于娃上学要花费,我和媳妇有时候也出去打打零工,一年最多万把元收入,日子过的难得很。住的那烂窑洞就更别提了,只盼着别下雨,一旦下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说、房子更是渗漏危险,连用水用电也很不方便。后来,在县上的扶贫搬迁政策和村上的帮扶下,我一家三口才搬出窑洞住到新盖的房子里。2013年,村里开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在支书成云浪的鼓励下,我就贷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村上又给解决10万元建起了大棚种植豆角、西红柿。刚开始好多农民都不太会务瓜、菜,为了解决农民的技术难题,村上请的农业技术专家常驻村里,手把手教会我们育苗、种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至于销售,那就更不用管了,只要有货,客商都是上门来收的。
  据成全民介绍,村上还组织大家去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参观,回来后,村里务大棚瓜菜的农户思路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现在已经朝着绿色无公害、有机瓜菜的方向发展了,照现在这纯收入每年能达到7万元以上。“去年底,我已经正式脱贫了,现在,我还是县上农广校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也有“职称证”了!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感觉生活一下子就有了奔头!”老成感慨的说。
  记者从马村党支部书记成云浪处了解到,近年来,该村已统一安置了130多户贫困户。为了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村上于2013年开始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产业,他们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采取的是“市场+合作社+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大棚由村上统一建成后交给贫困户经营,村上为其联系无息贷款并提供技术支持,每棚再补贴1万元,贫困户果菜获得收益后分批偿还贷款。通过初期经营以后的核算,群众就看到了效益和前景,热情也就来了。目前,已经从最初的十多座发展到了150多座,24户贫困户直接经营,50多户在这里务工。
  农光互补产业分红群众脱贫有路子
  “这个农光互补项目可以说一瓢水浇开四朵花,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企业实现政企合作,农民投资入股,农民打工领工资”。澄城县副县长陈耿民说。据他介绍,这个位于该县安里镇采煤裂缝、沉陷区的农光互补综合示范项目是该县重点脱贫项目,是一个集光伏发电与农业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光伏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占地3752.38亩,共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可实现12000万KW.H/年,年收益约1.2亿,可上缴税收3000万元,节约标煤3.7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96万吨。可安置100名管理人员和700余名务工务农人员。
  站在高处,记者放眼望去,正在建设的项目区内,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方阵排列有序,煞是壮观。陈县长指着光伏板下的辣椒地告诉记者,在光伏发电的同时利用光伏板下空地建造大棚种植辣椒,利用微喷灌清洗光伏面板的同时又能灌溉辣椒。同时为了延伸产业链,已经着手筹建辣椒素加工厂,利用光伏余热对辣椒进行烘干加工,把辣椒产品销售到拓日公司在全球的50多个销售网点去。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00MWP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育苗大棚、升压站、生产、生活相关配套已经建成,已种植辣椒500余亩。以前农民一亩地每年也就能收入二三百元,土地流转后每亩地一年有500元收益;3388户建档立卡移民搬迁贫困户每年还可领到3500元的收益分红,真正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从根本上为当地贫困户如期脱贫贡献重要力量。
  资金互助“抱团取暖”群众脱贫有盼头
  据冯原镇吉安城村支部书记李对明介绍,2009年6月后,村上就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一般群众缴纳500元可以入会,贫困户则只需缴纳200元就可成为会员,充分采用群众间“抱团取暖”的模式,那户群众急需用钱就可随时借到,每年年底,会员还可根据自己入会金额的比例拿到“分红”。入会后,每年可以向协会申请借款10000元用于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申请后当天即可拿到钱,还款截止年底结算之日,贷款利息较银行利息低不少,贫困户还可以享受政府贴息政策。目前,村互助资金协会入会率达77%,资金总额74.59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产业所需的贷款难、利息高的问题。据该县扶贫办成九民介绍,县上投入扶贫资金建成了县级互助资金池,入会贫困户3000多户资金总规模达3000万元左右,同时对各协会的运行进行监管。在运营过程中,如果村互助资金协会发放贷款额高于资金总额的话,超出部分可向县互助资金池拆借,确保了各村级互助协会的正常运转。据了解,几年来,该县互助资金的借款回收率100%,没有发生过一笔呆账、坏账。
  69岁的吉安城村贫困户杨德俊就是这种互助资金模式的众多受益者之一,由于老杨和妻子都有残疾在身,8口之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儿子打零工和自己在村上当保洁员的微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格外艰难,经常为了千把元的事急坏头,有时也想贷点款把苹果产业好好发展一下,增加自己的收入。但是去银行、信用社贷,利息高不说,还不好贷。“去年,入会后的我就贷了10000元用于我的10亩苹果园发展,明年就好了,5亩果园就可以挂果了,以后,全家就指望着这果园呢!是互助资金协会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也让我看到了脱贫致富过好日子的希望”。说完这番话,杨德俊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憨厚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支部帮扶企业带动群众脱贫有希望
  位于该县安里镇的东富庄盛天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养殖模式,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利益联结”的思路,将60万元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参与其中的60户贫困户,每股10000万,以保证不低于10%的分红比例进行扶持,贫困户不参与经营,由合作社承担经营风险。该合作社的养殖园区占地90亩,设计存栏8800头,年出栏20000头。正式运营后,可为1500亩土地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源,为果畜结合的有机农业发展之路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可使东富庄村贫困群众45户、167人明年户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据安里镇东富庄村3组贫困户张重斌讲,他家有5口人,因媳妇患大病后导致家庭贫困,过去就靠地里种的一点黄花菜、花椒以及他打一些零工过活,一年挣的钱连媳妇的看病钱都不够。去年10月,在该村党支部的鼓励下,他在盛天合作社入了3万元的股,政府再给配套了1万元的股,按照合作社的分红政策,每一万元股一年能分1200元。这样算来,他家的收入会提高不少,明年就可以脱贫了。
  白泉朝县长说,“没有拔不掉的穷根,也没有移不走的穷山”。去年,澄城县即有5817户21182人脱贫、17个贫困村摘帽,今年要达到8964人脱贫、30个贫困村摘帽。下一步县上还将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凝心聚力,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脱贫摘帽的目标。

(本报记者 赵进辉)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