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湾村“三带四联”分红现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初冬季节,正值栽种油用牡丹之际,在镇安县乡村田间地头,农民群众挥舞锄头铁镐,满身有使不完的劲,虽然气温在零下徘徊,但耕作的景象依然热火朝天。
这是一个“休整”越冬的季节,又是一个孕育生机的季节。镇安人闲不住,政府谋划,干部帮扶,群众劳作,企业指导。“三带四联”的作用力在不断发酵,推动脱贫攻坚进入实质性决胜阶段。
“通过实施‘三带四联’,把贫困户牢牢地捆绑在产业链上,把产业链牢牢地捆绑在经济组织上,让贫困户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资金扶持得股金、订单生产得定金、旅游服务得酬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商洛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充满自信。
理清思路,找准出路,奔向富路。镇安县县长贾建刚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三带四联’点穴式扶贫,解开了脱贫‘密码’,找到了致富‘金钥匙’,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共认定71家企业、156个合作社、148家村级产业发展公司作为“联带”主体,带动1.3万户贫困户实施产业脱贫。
补齐发展“短板”“三带四联”捆绑利益共同体
镇安县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辖148个村、6个社区,其中贫困村81个,深度贫困村15个;全县总人口30.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29万人,贫困人口2.05万户6.18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1.2%。
发生贫困的原因是发展受掣,短板太多。面对贫困群众缺乏收入支撑脱贫难、发展产业抵御市场风险难、发展产业缺乏平台筹资难、实现稳定持续长效增收难、经营主体带动群众增收作用发挥难的“五难”问题,镇安县结合县情实际,探索推行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合作社、信用社、供销社)和联产、联业、联股、联营为主的“三带四联”精准扶贫新路子。
在实施精准扶贫中,镇安县不仅重视大户带动示范引领作用,更注重企业带动、“三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与贫困户结为利益共同体,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人和产业发展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通过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带动,解决规模生产、产品销售、资金投入等难题,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该县采取联产、联业、联股、联营“四联”模式,将贫困户的土地、林地、房屋等各类资源折价入股各种经营主体,变资源为资产,资产变资本,实现贫困户入股分红。在产业发展经营链条上,吸纳贫困户土地流转、就业打工、联合生产,实现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项目资金等整合量化,集中投入到经营主体形成股权,企业按照资金投入和股权比例,捆绑贫困农户,照按股权兑现分红收益。针对失能弱能等边缘贫困户,政府通过对公益性建设项目进行投入,吸纳贫困村和贫困户入股,并提供部分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该县引进企业陕西宏法牡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村级平台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今年在全县12个镇流转土地3万亩,发展核桃与油用牡丹立体经济。陕西永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永乐街办建起食用菌基地,采取借袋还菇方式,发展袋料香菇300万袋,带动贫困户脱贫……
云盖寺镇岩湾村村民吴卫琴,她家的贫困源于夫妻双双有病,今年村上实施三变改革,她把家里的3亩多闲散土地“入股”村上的香菇种板栗合作社,村上还为她在工业园区找到了一份工作。如今,像她这样的新“股东”村里是越来越多。有地的村民可以用土地林地入股,而对于没有土地的农民,政府则通过申请无息贷款的办法,鼓励贫困户用采用资金入股取得分红,村民彭显平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他将五万元无息贷款全部入股村里的红豆杉博览园,就在几天前,他领到了这个季度的1000元红利。
永乐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宁对“三带四联”感触颇深:“这种模式凸显扶贫载体和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效脱贫问题。”据了解,永乐街道办引进县级企业15家,带动贫困户131户;镇级企业5家,带动贫困户316户;村组发展专业合作社9家,“三带四联”带动1710户。
为了防范贫困户失能掉队,该县还把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上,把产业捆绑在企业和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上,让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资产扶持得股金、订单生产得定金。孙家砭村三组贫困户曹承树居住在省道10公里的山沟,四口之家靠天吃饭,难以脱贫。“三带四联”推行后,他家养了5头黑猪,40只土鸡,13亩土地租金4000元,镇村还为其女儿安排公益性岗位,月收入1500元。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务工每天有80元收入,每季度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滋润!”
据镇安县委副书记王璟介绍,目前该县有1.3万户贫困群众与企业形成利益联结体,贫困户年务工可得报酬3亿多元,流转土地可得租金6000多万元,提供旅游餐饮服务可得酬金3000多万元,资金入股可得分红5200多万元。
突破五大难题精准施策增强扶贫新动能
寻找致贫的症结,攻克面临的难题,精确适宜的措施,是镇安县脱贫攻坚以来积极探索的全新扶贫方略。
帮扶谁?钱从哪里来?资金怎么用?风险怎么防范?集体经济怎么发展?这是精准扶贫的共性问题。而镇安县把共性难题个性化,研究问题拿出高招,消贫减贫打出实招,斩断穷根亮出妙招,突破难题推进全县脱贫。
精确帮扶对象。该县将识别入库的2.05万户贫困户精准划分为自主发展型、社会兜底型和“三带四联”型。对4200户发展能力强、发展条件好、有项目的贫困户进行产业引导、技术服务,促其脱贫。对3300户五保户落实政策,强化保障,保其脱贫。对1.3万户发展能力低、发展基础差的贫困户,选优企业、合作社,做好联结,带其脱贫。
金融信贷扶持。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扶贫资金,从涉农整合资金中,提取1.05亿元在县农商行设立贷款储备金,由银行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对具备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按照“5321”小额信贷模式,每户发放5万元自主贷款;对不具备贷款条件的贫困户,由村产业发展公司作为贷款平台,以贫困户入股资源作抵押,按照每户5万元额度统一在农商行承贷。通过这两种途径,全县发放贷款11.05亿元,实现了贫困户贷款全覆盖。
规范资金用途。为了引导贫困户用好信贷资金,该县对有发展项目的贫困户,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通过自主经营,增收脱贫;对没有发展项目的贫困户,通过“三带四联”利益联结,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将资金、资源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每年按照投入资金8%的比例固定分配收益。
设立多重防线。在有效防控资金风险上,该县设立了三道防线。一是筹措5000万的呆坏账准备金,若出现呆坏账由农商行与政府按照3:7的比例分担责任,政府承担的责任用呆坏账筹备金支付;二是认定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都为银行提供了反担保,对带联贫困户的贷款承担偿还连带责任;三是每季度由县扶贫局牵头,县财政、审计、国投公司等部门参与,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风险苗头,立即解除合同,收回资金。
壮大集体经济。在清产核资、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根据实际情况将“三资”充分激活,量化折算为四类股:优先股。由村产业公司利用贫困户入股的资产作担保承贷5万元,投放到“三变”改革新型经营主体,每年为贫困户分红4000元。协议股。针对所有农户,将政府投资划拨易权到村和村集体自有的资产资金,量化入股到相关企业,在企业5年成长期内,分红的20%作为村集体积累,80%面向全村所有群众进行分配,五年后,按企业实际利润分配收益。成员股。针对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村产业公司自主经营产生的收益,40%用于扩大再生产,60%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分红。资源股。针对部分拥有可集中交易资源资产的群众,按照谁入股谁受益的原则,由农户与经营主体商议收益分配。通过以上“三资”变“四股”,全县每村集体经济收入最低达到50万元,最高达到200万元左右。
镇安县通过实施“三带四联”,突破“五大难题”,实现了贫困户增收渠道稳定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融资容易了,产业链条延长了,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村活力增强了。米粮镇丰河村贫困户解吉春激动地说:“有县委宣传部帮扶,有镇村做保障,信用社敢给贫困户贷款,今年靠养猪挣钱还建起了新房,我们创业致富更有信心了。”
产业生态持久“三变”改革加速山城绿富美
在生态上绘蓝图,在产业上做文章,在扶贫上用真功。镇安县根植绿色发展理念,规划出长、中、短增收产业链,举力拔出穷根的大胆革新,是脱贫攻坚的有益实践。
在镇安县乡村,亮白民居依山而建,产业大棚鳞次栉比,生产道路互通相接,农家庭院优雅整洁,到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尤其是绿色产业引人注目:山上板栗核桃红豆杉,山中药材茶叶绿腰缠,山下牡丹白芨签订单,村旁盖圈舍大棚产业连……
据副县长王庆水介绍,镇安县经过科学论证,重点发展和培育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油用牡丹、红豆杉六大特色产业。集中连片流转的14.8万亩耕地和24.3万亩退耕还林地,由政府主导、村级产业公司负责,三年零地租,一次性集中流转给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奠定了基础,促进镇安一二三产融合,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米粮镇丰河村生态植被良好,县委宣传部包扶期间,按照“量体裁衣”原则,帮助群众发展壮大养蚕、养猪、烤烟、养牛和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目前该村已支持贫困农户发展养蚕55户,烤烟6户300多亩,栽种白芨、五味子等中药材56户500多亩。记者采访时,阳坡平60多户贫困户正在这里忙着建食用菌大棚,他们在这里干活每天管吃管喝能挣80元工钱。这片50多亩的食用菌基地,流转了村集体和25户贫困户的土地,年产值可达150万元。
在县委组织部包扶的青铜关镇冷水河村,一河两岸土地深翻平整,长势健壮的白芨苗子横看成排,竖看成行。村委会对面崖壁上,醒目的“万亩白芨育苗基地”吸引眼球,倒映在清清的冷水河中,与蓝天白云和周围的绿色药材基地相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长何章程告诉记者,该村平台公司引进陕西中天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三带四联”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除了自主经营、临聘务工、入股分红外,该公司还采取管护打包方式,对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的贫困户,签订量化协议,每月发放800元管护工资,在除草、施肥、浇水等环节,投入劳动另行计算工资。同时,在产量超出标准外,按超出部分为管护人分成。
“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要不是精准扶贫,我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生活下去。”谢智斌是冷水河村一组贫困户,从小患癫痫病几乎失去劳动能力,42岁的他至今未娶,上有82岁奶奶,64岁母亲,两个老人均有疾病,下有10岁领养女儿正在上学。今年,组织部和镇村干部帮助他盖起了三间新房,将他家土地流转给公司,还免费发放了2个猪仔,目前,两头黑猪已300多斤,市值5000多元。他说,“前几天我才领到了第三季入股分红,今年已经拿到3000元,加上低保、高龄补贴、残疾补贴等政策转移性支付,一年下来近2万元。”
另外,在三带四联的基础上,该县还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脱贫的有效途径,让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通过基地就业得薪金,通过资产扶持得股金,通过订单生产得定金,通过旅游服务得酬金。云盖寺古镇奇山秀水,风景旖旎,县上推行“旅游+互联网”运营模式,围绕云盖寺古街,发展农特产品店70多个,电子商务中心20个,带动了15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去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27.8亿元。
据统计,今年,镇安县围绕绿色产业脱贫,已累计建成茶园5万亩,年产茶叶380吨,产值1.5亿元;建成食用菌基地2600亩,栽培食用菌3000万袋;累计发展中药材8.5万亩,建成油用牡丹观光产业园1.5万亩,种植红豆杉6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