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总面积410万亩,辖7镇66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全县林地总面积404万亩,森林覆盖率91.96%。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近年来,太白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保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作为永续发展的根本和基石。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太白县认真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要求,全力落实生态建设、生态补偿、生态产业增绿增收措施,助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2017年享受生态脱贫政策的贫困户建卡率100%,全年共兑付贫困户林业生态补助资金359.98万元,惠及贫困户1677户、5601人,占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57.5%、贫困人口59.8%,实现户均林业政策性增收2146.57元、人均642.7元,圆满完成各项预期目标任务,生态脱贫工作始终走在省市前列。
开发生态保护岗位力推生态就业助增收
按照“县管、乡建、站聘、村用”原则,在全县7镇66村已经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330名,涉及贫困户330户,以镇为单位统一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了生态护林员电子档案,制发了巡山红袖章,完善了考核管理办法、管护制度、巡山日志,为生态护林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在已聘生态护林员家门口张贴了公示牌,对管护范围、工作职责、监督举报电话等进行了公开公示。生态护林员管理实行一年一聘制,对个别不能胜任的生态护林员及时予以调整,2017年共发放管护费118.8万元,人均增收3600元。在资金使用中,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各林业分站→各镇财政所四级审核,按月足额通过惠农“一折通”发放。
全面落实政策兑现力促生态补偿惠民生
2017年全县生态公益林补偿兑付贫困户1617户、5396人,资金178.14万元,户均1101.7元;退耕还林兑付贫困户848户、3002人,资金48.72万元,户均574.2元,全部以“一折通”形式兑现到户。
突出扶贫帮扶重点实施生态工程推脱贫
森林抚育、封山育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在项目布局方面优先考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在用工方面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已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后在靖口镇水蒿川村,黄柏塬镇5个贫困村安排森林抚育2万亩,用工累计聘用贫困户66户,补助资金28.6万元,户均4333元。2017年积极申请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0.3万亩,优先向有退耕还林需求的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安排任务1881.9亩,占总任务的62.7%,涉及全县472户贫困户。通过项目的实施,积极吸收贫困户参与务工,增加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务工收入。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升造血功能增后劲
针对贫困户生产现状及发展愿望,及时修订完善林特产业扶持政策,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制作印发《太白县脱贫攻坚生态扶贫政策问答》1万份,聘请林业专家,在全县开展核桃、板栗、花椒栽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安全越冬等科学管理专题科技知识培训,共培训群众30场次、843人,提供肥料70吨、板栗苗及接穗26万余株、嫁接工具296套。在鹦鸽镇瓦窑坡、柴胡山村免费为群众嫁接改良核桃1500亩,建成市级核桃示范园,强化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带动模式,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与桃川镇绿瑛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依托专业合作社资源、线上线下市场、技术等优势,采取入股分红模式带动鹦鸽镇瓦窑坡村51户贫困户发展林下土鸡、土猪、土蜂等特色养殖产业,合作社向每户贫困户分红1000元,连续分红三年,实现了当年合作、当年见效、当年分红。
同时,加快青峰峡森林公园、鳌山滑雪场等森林旅游项目建设,累计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200个,聘用贫困人口90余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在林业系统内部开发公益专岗15个,新聘用贫困劳动力15人,月增收1500-1800元。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夯实组织建设强基础
建立完善了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共8家单位6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个村123户贫困户,在职党员结对帮扶率达100%。林业局党委多次与村党支部召开联络会议,谋划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强化党组织的传帮带作用。扎实应用“三项机制”,坚持在基层一线锻炼干部、检验干部、发现和使用人才,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常年驻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党员关系转入村党支部,充实了村级组织力量,与村两委共同开展包抓帮扶。全体党员干部定期深入包抓村和帮扶对象家中,宣传讲解政策、落实帮扶举措、指导生产经营,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了帮扶村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贾平科 本报记者 王卫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