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们经历的陕西大事

陕西科技报





  编者按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备受关注。同时,结合我省重大科普新闻,本报发挥报纸宣传优势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科技之春宣传月期间,开设科技之春宣传月专栏,报道活动期间我省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体验科普乐趣。全国科普日期间,开设科普日专栏、专版,报道此次活动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重要意义。丝博会暨西洽会期间,指出本届会议不仅有传统的招商推介会、对接会、洽谈会,还将举办一系列引领性、导向性、国际性的会议和主题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学术金秋活动期间,提出活动为科技工作者交流创新创业成果和经验,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搭建高端、前沿、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同时,本报全年开设追赶超越新陕西专栏,报道我省在赶中加速,在转中跨越,在改中突破。
  2018年,本报将继续结合国家和我省重大新闻,以科技、科普、科协为内容侧重,突出“科技”在报纸中的含量,体现科学化、生活化,在创新中稳步前进,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读者需求。
 
  追赶超越新陕西
  过去的一年,我省海绵城市建设初显成效、轨道交通工程日渐完善、“美丽乡村”规划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断头路打通、公共大项目建设、河道治理……细心的老陕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
  本报2017年全年刊发“追赶超越新陕西”专栏,以期动员全省上下,在压力中看到亮点,在困局中看到前景,迎难而上。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需求;围绕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科技问题;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高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问题,报道我省地理区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进入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我省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学研究、取得的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我省坚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坚定不移走民生为本绿色循环发展的路子。
  同时,报道指出我省积极应对,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国科普日
  2017年全国科普日期间,本报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主题,对活动的指导思想、主题内容、具体报道方式等提前思考、主动谋划。活动前期,进行提前预告,如:省科协等七部门部署全国科普日活动,省科协召开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工作协调会,我省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项目确定。活动期间,开设科普日专栏,报道陈仓区、商洛市暨山阳县启动活动,洋县、安康等开展科普进校园、设立科普咨询台、建立科普宣传长廊等活动,陕西开展科普大讲堂,洋县举办青少年科普赛活动,省科协、省扶贫办举办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系列活动,韩城、渭南等召开农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以及开设全国科普日专刊等。通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形式,本报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宣传活动,报道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科普日期间,本报报道科普日活动接地气、惠民生、暖人心,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深受各界好评。
  科技之春宣传月
  第25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以“科技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于2017年3月20日至4月20日期间,在全省广大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其中,本报活动期间开设科技之春宣传月专栏,围绕西安、宝鸡、延安、韩城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社区科普益民、青少年科学体验等活动进行报道;围绕咸阳、铜川、渭南、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组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农业新技术讲座、新品种推广,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办科技报告会等活动进行报道;以及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省科学院组织各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公众开放重点实验室、科普基地等活动,省科协联合省扶贫办在全省5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精准扶贫科技系列培训等活动进行报道。
  宣传月期间,本报围绕全省科普示范活动,报道一场场科普盛宴精彩纷呈,满足了基层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真正把科技送到了田间地头,送进了群众心间,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温暖心田的桥梁。
  丝博会暨西洽会
  在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上,本报开设丝博会暨西洽会专栏,报道科技成果交易展陕西力推成果转化,五国驻华大使考察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2017丝博会陕西团签约外资57亿美元,西咸新区与省科协签署合作协议,商签各种形式的区域优惠贸易安排,深化海关、质检等合作,加快“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能源、通信等设施网络;扩大投资和产能合作,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简化签证和出入境手续,打造旅游合作新亮点等内容,报道在本届大会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向国内外充分展示了一个产业体系配套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开放包容的品质西安新形象,有效促进了各区县、开发区、参会企业与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项目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强了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报道指出丝博会既是促进中国东中西地区联动发展的平台,也是中国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
  学术金秋
  2017年8月至11月期间,本报围绕学术金秋活动“创新争先追赶超越”主题,报道我省各地积极开展综合性论证研讨和决策咨询,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开展经常性、多层次、专业化的学术交流,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科发展服务;我省各级学会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学术交流方式创新,采取在线交流、群组交流、学术沙龙、青年论坛、学术年会等形式,突出专业、小型、高端的特点,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科研一线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工作,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我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等等。报道内容涉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城市建设、化工医药、防震减灾、饮食保健等众多方面,还有科技会展和科普展示等一系列活动。
  本次学术金秋活动为贯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搭建高端、前沿、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术交流质量,对启迪创新思维、引领学科发展、培育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