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百变”生活

陕西科技报





  编者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从古老的人力机械到省时省力的全智能化、自动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令人惊奇。人工智能极大地解放了人力,让人们的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更高端、时尚,方便了大众生活。
  从智能概念的提出,到智能化的普及,这是一个快速而复杂的过程,2017年更是人工智能快速成长的一年。它的升级改造也一度成为今年的热名词。本报今年结合节日、习俗、热点,集应用在生活中的高科技和碎片化的生活实用常识于一体,为大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版面的内容选择只为读者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解科普知识带来的新奇,汲取营养,在科学的世界里不断成长。
  时间划过,但它依旧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2017年,本报做了多方面的内容,有家用电器智能化产品、物流、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工作原理、城市云平台系统的开发及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对网购生活的便利、各大生活实用APP软件的测试使用以及惠及大众生活的花草园艺栏目、各种生活实用小窍门、小常识等方面的科普宣传,这些内容的报道无不展示着科技的力量,展示着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2017年本报为大家留下的印记。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这一类高科技,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新鲜感和诸多便利。当人们外出或者身在异乡也可以远程遥控自己家里的电视、电灯、窗帘、空调……那个曾经对我们陌生而遥远的高科技,现在已经慢慢影响着我们普通家庭的生活品质和家居体验。
  过去的2017年,本报以智能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的介绍,包括家用机器人、智能自行车、智能冰箱、空调、儿童睡眠闹钟、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窗帘、智能门锁等等,宣传报道约180多个产品。本报从智能家居的功能、运行原理、工作效率、如何使用、市场价格等几方面介绍,以小栏目、头条、系列报道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带人们领略智能时代下生活中的新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体验,也为人们呈现了一场丰富的科技盛宴。
  未来,一切都将是智能的,智能家居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或独立的产业,而是整个社会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演进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本报明年会持续关注智能下的新产品。
  人脸识别技术
  过去的一年里,人脸识别技术也是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高效。例如:生活中遇到想取钱却忘记带卡时,刷一下脸即可从取款机中取钱,少了复杂环节;刚进入大学时需办理各种卡件,刷一下脸即可完成注册,过程用秒计算;支付宝支付、手机刷脸解锁等等,无不体现着刷脸技术已走进人们的生活。
  2017年,本报持续关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分别从支付宝刷脸支付、银行系统的无卡刷脸取现、校园刷脸办卡、刷脸进门等四个方面进行宣传报道。将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操作使用、运行效率等四方面向人们普及科技知识。本报对于人脸识别技术采用整版、专题、系列报道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共做有6篇相关方面的报道。
  未来,随着我国3D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准确性也将不断提高,加之因各个领域对安全性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及工作效率提升要求的增加,人脸识别技术将会逐渐得到应用。明年,本报也会持续关注此项技术。
  “无人+”技术
  2017年是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超市崭露头角的一年,新生事物的产生,无人模式下的各种应用,展示着科技已开始着眼人们的生活,减轻人们生活的压力。这一年,关于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超市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报也不失潮流,待新生科技出现后更是紧跟其后作出相关报道,为受众提供最新科技、科普知识。
  本报根据2017年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超市等新科技的出现时间、应用范围、操作模式、使用效率、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相关报道,内容涉及水下无人机拍摄产品、各大品牌名车的无人驾驶系统、无人飞行眼镜、无人超市在城市的应用等领域。曾以专题、简讯、深度报道等方式进行关注,共计见报6篇。为受众展示了无人模式下的新产品、新系统,显现科技的力量。
  目前,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超市仍存在一些弊端,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仍在不断努力用科技来弥补缺点,研发配套设施,相信不远的将来,无人机、无人驾驶终归安全使用于人们生活。
  大数据云平台
  近年来,大数据不断成为各领域应用的帮手。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生活带来了高效化、便捷化,大到应用到市政交通、城市化建设,小到购买机票、股票、滴滴打车。有了大数据,人们则可凭借数据进行直观分析,做出判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方便生活。
  本报2017年做了多期关于大数据云平台的相关报道。如:交通领域的信号灯平台,该平台能解决交通问题发现难、治理不及时而造成大面积拥堵的问题。信号灯云平台是利用大数据的原理来进行有效监管,并能够及时做出有效判断,从而达到缓解交通的目的。城市公厕云平台的出现又是大数据的产物。本报对于公厕云平台主要从如何使用云平台及特有反馈功能着手,进行深度解析报道。关于在线生活、私人购物顾问的有关报道都是今年版面突出的看点,一度提升了报纸的可读性。
  未来的大数据云平台会越来越多地被开发,涉足各个领域。然而新生事物的出现也相应有一定的弊端,但只要人们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的优点,它可以大大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未来人们的生活会因各种大数据云平台的出现日益高端,城市化进程会不断加快。 
  AR/VR技术
  纵观2017年,各大黑科技不断迸发。各大媒体对AR/VR技术的宣传报道,电子屏幕的虚拟设计,让人们身临其境、毫无压力的观看影视影像。AR/VR技术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能够满足人们对虚拟的幻想。
  本报2017年紧跟有关AR/VR技术方面的热点报道。从2017年1月份的LBS+AR天降红包开始,人们一度热衷于AR技术应用的抢红包热潮中。本报从AR/VR的概念、原理、应用出发,将AR/VR技术与春节抢红包相结合展现给人们,让人们不仅能感受春节温暖的氛围,又能认识到AR新技术的应用。本报还有关于VR技术眼镜的介绍。该技术的使用以增加用户体验,对此共做有4期相关报道。
  目前,AR/VR技术的应用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发展前景依旧可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虚拟与现实、人体交互会不断升级,用户体验也会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