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系统培训,帮我树立了新理念、使我学到了新知识”,28岁的刘强龙告诉记者。长期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的刘强龙是临渭区故市镇李家村人。据他讲,自己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北京、郑州等地从事食品电子商务营销,2013年也做过一段苹果网络营销,但由于当时物流配送中转费用过大,做的也不是很成功。看到如今农业发展的前景不错,2017年7月份就回乡干起了电子商务营销,并报名参加了区上的职业农民培训。刘强龙说:“过去农村因为缺少先进的专业团队,加之受农民传统意识影响,电子商务营销在农村没有得到长足发展。现在,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大家树立了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职业素养和心里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这对我们帮助很大。”
2017年12月25日,在临渭区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公共课堂上,28岁的刘强龙和同龄人辛满仓等新农人进行了一番感同身受的经验交流。临渭区农广校刘景文校长的精彩点评也在参训农民中激起了共鸣,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这掌声饱含着广大有志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发展新理念的高度认可、也饱含着农民对新技术和新生活的无限渴望和美好憧憬。而这,只不过是几年来临渭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而已。
2017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区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临渭区农广校一班人严格按照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同时围绕临渭区四个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严格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道德准则、产业发展示范引领等方面情况把关,并采取集体经济组织推荐,区农广校审核、考察的方式遴选确定了今年新学员250名。刘景文校长在开班仪式上要求学员们要超越自己,做一个有素养有创新的新时代职业农民。区培育办副主任程艳丽也对新学员详细讲解了申报表格填写等有关事宜。
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培养和培育必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民手机应用、职业农民的阳光心态、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结合培训,全面提升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在授课方式上,该校采取专业技术指导课、公共课和网络、微信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强理论、重实践,使学员充分掌握现代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在培训过程中,他们通过学员完成作业情况来了解学员基本状况,通过学员对老师打分和满意度测评来促进教学改革。为了使参训农民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真正成为“精英”中的精英,为区域产业发展引路领航,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培训方法,打破行业、地域限制组织大家进行交流、融通,打造出一个集学习、交流、互动为一体的培训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大家不断实践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员都把自己在陕北及杨凌农高会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知识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到实际生产经营中去,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在本届杨凌农高会上,陕西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在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呼燕的陪同下来到职业农民赵曼丽负责的临渭区蔺店镇果业协会展位视察后,对该协会的产业扶贫项目予以了高度认可和大力赞誉。
“教给农民一个新理念,比教会一项新技能显得更加重要”,刘景文校长说。刘校长认为,农业产业的长足发展就是要有一个先进的理念来支撑,这样的先进理念能在农村、农业形成一个强大的凝聚力和一个优秀的服务团队,也能让先进思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据他讲,最初培训时,一些学员来学习时没有目的性,对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通过先进农业发展理念的学习培训,切实解决了这些问题,优化了农业生产方式,明确了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也为广大群众从农产品生产源头到食品安全领域全方位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的学员,已经完成了从当初“要我学”到现在“我要学”质的转变,有了这样一批拥有先进理念、综合素质高、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积极探索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后农业产业发展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也能有更美好的前景。目前,在临渭区已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迅速成长了起来,区农广校的职业农民+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全区产业发展,确保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在该区百名干部包千户贫困户工作中,该校推荐挑选了41名优秀职业农民包联229户贫困户,以王贞养、刘正斌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职业农民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引领群众共奔富路,充分发挥了职业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彰显了临渭区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成效。
据临渭区职业农民培育办副主任程艳丽介绍,根据省上职业农民培育指导办法,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就是要认定、培育、帮扶指导和政策支持。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实践探索,该校推出了以培养先进农业发展理念为主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公共课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理论课和实践课共600个课时。目前,全区设立了实训基地14个,2017年认定培训了250个初级职业农民,参训学员的年龄更趋年轻化,学历水平也从初中、高中上升到大专及本科阶段,产业规模也相对较大。几年来,该校共培育初级职业农民664人、中级71人、高级25人。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的职业农民梁建武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职业农民杨育英荣获“陕西省十佳职业农民”、“渭南最美职业农民”的光荣称号;职业农民宝小平被陕西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评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这些先后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无不凝聚着该校几年来辛勤培育的汗水。
为了确保提高全区科技助推产业脱贫能力,更好的服务群众,该校适时启动了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全面协调调度贫困户技术服务工作,公布了技术帮扶电话和服务明白卡,实现了该区289个村全天候技术帮扶全覆盖。他们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帮扶模式,采取整村推进,区域个别帮扶指导的方式为群众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特别针对81个贫困村进行了拉网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为每个贫困村培养1名技术能手,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生产技能,切实扎牢了临渭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保险带。
刘景文校长告诉记者,在当前职业农民培育的大好时机下,区农广校还尝试指导组建渭南职业农民联合会,为职业农民搭建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并逐渐形成一套严格的职业农民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进一步掌握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话语权,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更好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为脱贫攻坚服务。
(本报记者 赵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