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跟随省科协在西乡县调研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了解茶协会带领茶农科技致富的情况后,深刻体会到协会把茶产业链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大有可为。
西乡是全国茶叶基地县,茶叶节和赛茶大会等活动已经成为陕西著名旅游品牌。西乡茶业“始于秦汉,盛于唐宋”,目前全县发展茶园32.3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42万吨,销售产值17.2亿元,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著名茶乡”。
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西乡县委、县政府的责任,也是茶协会和每个茶农的责任,依靠茶产业致富已经成为西乡群众的首选致富之路。
2017年4月,西乡县成立了茯茶研究所,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电子商务、出口贸易等业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综合产业协会初见雏形。2001年成立的县茶叶协会是宣传推介西乡茶叶的一张名片,协会主持制定的《陕西功夫红茶》地方标准现已全省发布。两家协会在县科协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产业扶贫,成效都很显著。
茶叶品质决定产业发展的前景,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和先进技术紧密结合,提高茶农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优质茶叶供应,两家协会各有新招。茶叶协会会长段成鹏说,为提高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协会每年都组织茶农参加茶叶节、茶博会等活动,还主动承办中省茶叶大会,并与多家专业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的茶叶科技研发课题有十余项。茯茶协会会长刘海燕也提到,茶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要连续不断给茶农教授新技术,才能保障茶树管理、茶叶采摘加工等工艺科学化、规范化。
对于农民来说,茶树是一次投入长期产出的物种,只要技术保障,茶叶种植产生的效益是相当稳定的。协会是茶农自己的组织,是产业发展中形成的联合体,既实现效益的扩大化,又能让茶农得到真正的实惠。如茶叶协会会员155户,省级龙头企业5户,市级龙头企业10户,茶企通过土地流转、茶叶采摘、加工销售、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保障了茶农的增产增收。茯茶协会会员300多人,每年为市场提供优质茯茶1500吨,受益茶农及加工户1300多人,季节性间接用工2500余人,帮扶的4个镇(街道办)12个贫困村,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
在扶贫工作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让群众有一技之长,协会通过产业帮扶和技术帮扶,使茶农成长为职业农民,使贫困户成长为茶农,因茶叶形成的优势带动了群众的经济效益提升,并引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这才是扶贫工作的最终目标。“优势产业+专业协会”产生的催化作用影响的不仅仅是茶农,也不局限于一村一乡,已经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臂膀,在带动茶农增收、带动地方经济腾飞上都释放出了让人不能小觑的能量。
(张世顺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