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智慧气象”如何实现靶向预警

陕西科技报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交织发生、影响叠加,增加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与传统气象预警相比,“智慧气象”能更好地判断天气阴晴,帮助人们进行防灾减灾工作。
  什么是“智慧气象”?据《陕西日报》报道,传统的气象预警系统,预测范围不够精确,遇到气象灾害预警,只能大面积、广范围地进行通知,浪费很多人力、物力资源。而“智慧气象”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
  以陕西省咸阳市建成的基于智慧咸阳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的“智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例,《陕西日报》介绍,“智慧气象”实现了气象预报格点化精确到3公里,预报时间精确到小时。系统24小时监测、计算气象数据,根据降水量、雷达等数据,预报信息等情况,结合阈值设置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电话叫应和短信提醒。由此可见,“智慧气象”实现了从粗放式警报到靶向预警。
  同时,“智慧气象”还有助于决策。安徽省气象局官网介绍,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如果气象部门能敏锐感知到灾害性天气将要来临,滚动做出基于影响的气象预报,提醒决策者动态调度各种资源,精准地将预警信息和建议发送给可能受灾区域的政府、部门、公众,进一步促进后续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协同,这样的防灾减灾管理也就有了“智慧”。

(人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