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秦岭崛起的“绿色明珠”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在我省建立最早、面积最大、海拔最高、气候区系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特点而享誉省内外。保护区总面积56325公顷,区内的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山,自古以来,以雄、奇、险、秀、幽闻名于世。1992年被列入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示范保护区,1995年纳入了“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
  太白山以其高大险峻的山体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其中1级保护植物独叶草、红豆杉在辖区内有较多分布。国家1级保护动物6种,有大熊猫、羚牛、豹、金丝猴等,二级保护动物鬣羚、红腹角雉、中华虎凤蝶等33种。在海拔大约3000米以上的高山区,保存着中国大陆最为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被誉为研究秦岭古气候、古生物、古土壤、古地理的“天然博物馆”。
  建区53年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始终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古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这个总目标,坚持以资源保护为中心,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护区还利用自身的科研力量,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课题合作,对保护区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及动植物资源保护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出了一批行业内知名的动植物、社区、监测等方面的专家人才。科研成果在省内获得多项奖项,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太白山的学术价值。
  太白山自古以来,是道、佛两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旅游胜地。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登临太白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歌赋,著名的“太白山八景”:太白明珠、拔仙绝顶、平安云海、斗母奇峰、桃川曲流、古枫幽境、红河丹崖、斜峪雄关更是路人皆知。
  为了缓冲保护区周边群众对资源保护工作的不利影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强了对村民的教育和管理,采用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等办法,帮村民建起了核桃、猕猴桃、柿子等经济林,发展了猪牛羊等养殖业,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使他们不再单一的依赖保护区资源,在致富路上早日摘掉了穷帽子。
  2015年2月,习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秦岭“这样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近几年,保护区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牢记习总书记重托,自觉践行“两山理论”,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精神大情怀,狠抓措施落实,加强源头管理,确保辖区资源安全。2017年荣获“全省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称号。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经过一代代林业人的坚守和付出,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锤炼和发展,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棵小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秦岭中的一颗“绿色明珠”,已引起世人瞩目,以势不可挡的发展姿态崛起在中国大地!

(刘香妮)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